晋江党政考察团赴珠三角“取经” 市委书记李建辉带队

今日泉州网

倒逼转型 再造产业新优势 助企业谋思路

外贸出口一片寒意,晋江企业广交会上表现如何?转型升级挑战重重,创新高地深圳能给晋江带来怎样的资源和启发?2日-4日,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李建辉率晋江党政考察团赴广东“取经”,走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学习深圳创新经验,探寻校地合作及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先进经验。

特派记者_吴道淼

校地企结盟 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

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里聚集着大量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30年前,深圳和晋江一样,也是以制造业为主,依靠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创新要素,深圳制造业完成了漂亮的转型升级。当前,晋江制造正处在关键的转型升级期,如何加快创新驱动,通过打造创新平台、引进创新人才、发展创新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圳经验值得借鉴。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200公斤级军民两用无人机,打破了国外多项技术垄断,目前已和当地企业一同成立了产业化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岩介绍说,与传统科研机构所走的老路不同,孵化企业、最终帮助其上市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作为深圳市创新机构的一颗明珠,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落户19年来,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惊艳:累计孵化企业1500多家,培育上市公司超过18家。你很难想象,这家可控资产过百亿的机构,起步资金仅仅是借来的200多万元。

“我们就是一个‘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刘岩说,“四不像”的特征让清华研究院在调配和整合资源方面更灵活,组织架构更符合市场化需求。在没有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他们从项目中要效益,从市场中积累资金。前几年,研究院发起设立了力合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以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为核心的金融产业链,构建了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发展驱动方式。

校地合作办学为深圳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成果,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在了解办学模式与成效的同时,考察团成员也在思考着如何借力名校优质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同时,晋江良好的产业基础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深圳一些科研院所的兴趣。

考察期间,李建辉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希望他们能一同助推晋江产业升级。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一家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的协同创新机构,拥有多个新型专业科研机构。其市场化、轻资产、开放式、平台化、资源整合、利益捆绑的思路,为多地产业转型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晋江的产业集中度非常高,产业链齐全,鞋和纺织服装都有千亿以上规模。工业4.0时代的到来也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李建辉表示,尽管目前晋江已有部分企业启动了“机器换工”,但零星的或单向的升级还不够,无法从整体上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系统、集成的技术支撑,从工业设计、材料、装备、工艺等方面对产业进行全面诊断、梳理和提升。李建辉认为,研究院、政府、企业可以联合成立一个紧密的平台,为产业升级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平台,从根源上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我们的优势,就是作为第三方平台。研究院可以整合优质的高端资源,提供科技研发等一套优质的服务。”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许建国说,晋江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未来产业的布局及新兴产业的培育,都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民间资本、院校三者结盟,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产业转型升级。

考察中,由腾讯、创维、金活医药等公司联合发起的知识产权跨界集成创新平台——深圳市国新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也表达了与晋江合作的意向。此前,晋江已率先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已在晋江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即智能制造中心、“互联网+”设计中心;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研究生教学基地。

广交会观展 晋企自主创新拓市场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外贸难做”已成为外贸企业的口头禅。而晋江党委政府也在思考如何发挥“政能量”,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赢得更多订单。

走访广交会参展企业是考察团此行的又一重点。除了摸底晋江外贸出口的风向和整体形势外,考察团还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沟通交流,以帮助晋江企业今后更好地参展。

尽管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广交会人气有所下降。但在参展的“晋江军团”中,不乏各种亮色,他们或依靠自主创新突围同质化之困,或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大胆开拓海外市场。

“今年参展感觉怎么样?希望政府如何更好地配合?”在艾派展位前,李建辉与艾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柯国斌展开了对话。

“国外一些国家的汇率有些变化,但是我们的材料、主材成本也有些下降,所以利润区别不是很大,预计与去年持平。”柯国斌表示,近年来,艾派通过不断加入时尚创意的元素,加速转型升级。同时,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通过加大海外参展力度,获取国际订单。创新开拓让企业保持了强大的抗压性,在今年这样的经济下行时期依然保持20%的增长。

[责任编辑:卢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