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委书记:做大白鹤拳文化产业
今日泉州网11月6日讯 白鹤展翅,天下永春。11月4日至8日,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在永春白鹤拳的发源地永春县举行,这是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广受关注。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位拳师以拳会友,共话传承。
大会现场表演
视频来源:泉州电视台
永春白鹤拳是古老的汉族拳术之一,是南拳中的典型代表。2008年6月,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也成为永春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通过举办白鹤拳大会,不仅可以推动白鹤拳武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打响永春白鹤拳这一文化品牌,提高永春白鹤拳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说。
“这是专门为永春白鹤拳设立的比赛,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可以很好推动永春白鹤拳在俄罗斯的推广。”永春翁公祠武术馆俄罗斯分馆馆长安德烈透露,他与3名徒弟早早就来到白鹤拳的故乡备战比赛。
作为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武术,白鹤拳究竟从何而来?现在又传承发展得怎样呢?昨日,东南快报记者来到永春县大羽村,探访白鹤拳的故事。
大羽村男女老少都是拳师打白鹤拳开始一天的生活
昨日,记者来到永春白鹤拳的发源地——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走在这个素有“中国永春白鹤拳第一村”之称的村子里,记者在村民们家门前的空地上看到,吃过晚饭出来散步的村民正时不时“秀”一下拳技。
“打白鹤拳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活动。”大羽村驻村工作队长林琰梅笑着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能来上几手。”记者进村时,今年50多岁的林艺梅正在打拳,她10多岁开始练拳。
“我是跟我爷爷学的白鹤拳。”林艺梅回忆道,“我爷爷20多岁就开始传授白鹤拳,他一生授拳,有很多徒弟。现在我也会教我儿子打拳,白鹤拳在我们家族已经传承五代了呢!”
最初学拳时,林艺梅是抱着锻炼身体的目的。“那时候练拳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可以舒活筋骨。”林艺梅说,“白鹤拳既不是那种靠蛮力打出的拳,也不像太极那么柔软,它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拳法。”
刚说完,林艺梅立刻为我们演示了一套白鹤拳。她打一套白鹤拳约一分多钟,动作没有限制。在林艺梅看来,白鹤拳的每个动作其实都有难度。“难就难在身体刚柔的把握,要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还要连贯,不下一番苦工夫是不行的。”林艺梅笑着说。现在,每天清晨起床后,林艺梅都会打打白鹤拳,作为一天生活的开始。
“在我们大羽村,左邻右舍经常会聚在一起切磋拳法,大家一起打拳,互相学习。”林琰梅说,“村子常举办打拳会,一周三次,吸引了很多人来观看。”
“尤其周末大家清闲的时候,村口的空地上,常常能看见一群人在打白鹤拳,可热闹啦!”林艺梅的丈夫郑庆勇也是一名拳师,他常常参加周末的打拳会,“白鹤拳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大家共同的业余爱好。”
大羽村年过六旬的赵大爷说:“比起打麻将,我更愿意出来打打拳。打了几十年拳,已经是家常便饭啦,就跟做农活一样。”不仅如此,很多时候,村民无聊了或是看电视看久了,都会站起来打打拳,已然是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
大羽村虽然多数村民都会打白鹤拳,但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技艺,更重要的是“武德”。“我常常对徒弟说,习武之人要有‘武德’,练武不是去欺负人用的,如果有人用白鹤拳欺凌弱小,做师傅的是绝对不允许的。”拳师郑庆勇说。
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每年都到永春寻根习武
今年75岁高寿的潘成庙老师傅对永春白鹤拳颇有研究。9岁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学习白鹤拳。
“1928年的时候,我父亲参加了南京首届国术国考,和一批共同参加考试的永春白鹤拳师回到家乡以后,一起组队成立了中央国术馆福建永春分馆,当时就有很多人前来学习永春白鹤拳。1985年,中央国术馆福建永春分馆改名为福建永春翁公祠武术馆。”潘师傅说,永春白鹤拳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武术之一,每年都有上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到永春寻根习武。
潘师傅介绍,白鹤拳注重两臂弹抖之劲,出手如弓发箭,实进虚退,借势使力。步法要点是采用不丁不八步,头要正,肩要实,起丹田之气,将力、气、心、意等结合起来训练。“很多白鹤拳师都是从小开始学习白鹤拳,因为小孩子悟性好,学起来很容易领会要领。”潘师傅说,他每天基本都是5点起床练习二十分钟白鹤拳,他觉得晨起练习白鹤拳可以保持清醒,而后的工作也变得轻松,整个人也比较舒服。
“以前的白鹤拳师们都是各立门户,自行教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白鹤拳的发展。现在通过武馆集体传授更有利于白鹤拳的发展。现今永春县有20多家白鹤拳研究会,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一代代传承。”潘师傅说,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是从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永春白鹤拳。
“亚艺节是一个可以将永春白鹤拳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大平台,同时也能让世界各地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此次能参加亚艺节的白鹤拳表演,潘师傅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