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产业流淌千年海丝基因:福船德化瓷永春香(组图)

东南早报

历史印记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深烙于泉州经济前进的足迹上

泉州产业流淌千年“海丝基因”:福船德化瓷永春香

郑和宝船

泉州产业流淌千年“海丝基因”:福船德化瓷永春香

珍贵的德化瓷石董回到泉商手中

泉州产业流淌千年“海丝基因”:福船德化瓷永春香

上好沉香大多源于海外

□东南早报记者 郭华萍 王宇静 文/图

泉州因港而兴。早在南北朝时期,泉州就已是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唐代中期,泉州与广州、交州、扬州并称为“全国四大通商口岸”。到北宋前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已有相当规模,朝廷因此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标志着泉州进入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行列。元朝时期,泉州港更加繁荣,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通商贸易、相互往来。有史可证,泉州是10世纪至14世纪中国海洋经济繁荣的代表,是中国主要的沿海贸易中心,中外交通的中心枢纽。

“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最佳佐证,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留下了丰厚的宝贵遗产,包括商缘、文缘和亲缘。

作为东方大港,泉州当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异国商人纷至沓来。从泉州运出去的是茶、瓷器、丝绸等优势产品,运进来的则有香料、药材、珠宝等异域风物。

如今,千年已过,不仅当时的“十洲人”渐渐与当地人结合,带进来的宗教文化也在泉州多元融合。深受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影响、至今依然生机勃勃的泉州经济,在不少产业里也依然流淌着“海丝基因”。

本刊从中选取了船舶、瓷器、香料三条“基因”主线进行梳理,试图从中勾勒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留下来的财富轮廓。

木舟留史 “福船”融入泉州文创产业

德化窑火千年不熄 至今仍热销欧洲

阿拉伯“一缕香”在泉州开枝散叶

[责任编辑:卢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