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师朱锫:“绿房子” 搭台海丝起点 对话世界

泉州晚报

 著名建筑师朱锫:“绿房子” 搭台海丝起点 对话世界

人物名片

朱锫,当代著名建筑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曾被美国赫芬顿邮报选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2011),后应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的邀请设计北京古根海姆博物馆及阿布扎比古根海姆艺术馆。代表作品包括蔡国强四合院改造,数字北京—奥运控制中心、北京太庙美术馆、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等。

老朋友 他与泉州有近三十年的深厚情缘

1962年出生的朱锫,虽已年过半百,但洋溢着一种充满思考与人文关怀的艺术家的朝气与灵感。

或许,这种朝气和灵感,有一份来源于泉州。“我第一次到泉州是1989年。”他回忆说,彼时他还是清华大学建筑学在读研究生,在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期间,获悉泉州城中仍保留有完好的多元文化与多元风格历史建筑后,慕名而来,在感性的专业认知上“满载而归”。

再后来,同样富有才华,同样惺惺相惜,他与泉州籍艺术家蔡国强成了好朋友,还为这位艺术怪才改造了在北京的四合院工作室。他的朋友圈里,福建籍特别是泉州籍的艺术家不少,范迪安、陈文令、王明贤……也因此,他说“我与福建,与泉州有着长达二三十年的特殊缘分。”

这份深厚的情缘,最终将他与泉州真正牵引到一起,这次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内的其中一个大型艺术装置,就是双方缘分的开花结果之作。

好设计

“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它是一座停建的建筑,只有楼板和柱子,充满了荒芜感,让我产生了‘顺势而为,无用之用’的想法。”朱锫一边介绍,一边带大家走进公园内的“绿色山园”。这座两层建筑的表面,如今大部分已经被绿植所覆盖,新的绿植还在源源不断地植入。一楼的小空间间隔与“有天有地”的设计,仿佛闽南传统的院落;走上二楼,通透的空间四面来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皆有风景入目。朱锫的期望是,在未来,从外观上,这就是一座用树木和花朵堆砌和裁剪而成的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绿色假山”。在不设门的开放性空间里,来客们可攀爬,可穿越;可远望,可窥视;可在其间游走,也可在遮阳下休憩。“用绿色植物代替岩石掇山,体现了自然之美。”

“在这种理念的运作下,山园就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抽象形体,但又似山非山,似石非石,似山似林,似景似物,表达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充满了艺术的惊喜。”与此同时,通过小院落、通透空间等设计,朱锫让建筑很好呼应了泉州较为炎热的气候特征,绿色植物随着四季的繁茂衰败也为建筑赋予生命力。它可以是一处生态实验基地,是儿童观察自然、接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如何在艺术装置里更好凸显海丝公园和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的题中之义,“山园”同样也有思考和表达。“建筑本身传达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意境,但没有用特别具象的建筑语言,就是基于与国际交流的态度。”朱锫同时还认为,节能与生态,并且崇尚自然与山水的建筑将是未来包括海丝各国在内的全世界共同追求的潮流,而“绿色山园”本身的开放性,也寓意着海丝之路将世界多元文化联结到一起。在具有开放性的舞台上,不分国别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平等自由交流。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