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技艺惊艳全球 国家博物馆一展风采
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像
金秋时节,文都泉州又将收获文化品牌硕果。惠安的能工巧匠们凭借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在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夺人眼球,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0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见证“世界石雕之都”花落惠安——继国际专家组今年5月全票通过考评之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将向惠安正式授牌。
长达4年坚持不懈的申创努力终得正果,“世界石雕之都”成为惠安城市品牌中又一张烫金名片。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实至名归的,发端于黄河流域的惠安石雕历经1600多年沉淀,在岁月淘洗中去芜存精,绵延不绝又万象更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
那么,登顶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技术最全面先进、影响最深远的“世界石雕之都”,惠安底气何在?连日来,记者追根溯源,解读“石雕之都”这一关键词背后的文化密码。
石雕之都之“石”—— 南派雕艺 惠安千年传承
“石”,穿越历史的坚强。
惠安雕刻技艺发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明清时期,惠安南派石雕艺术风格日趋独立,迈向从“形似”到“神似”的更高境界,形成了精雕细琢、纤巧灵动的雕刻风格,并与建筑艺术相伴同在、生息共存,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1600多年的风霜岁月中,先民们拓闽疆之洪荒,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雕刻技艺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取不同时期的历史特色与文化内涵,持续注入时代活力。
惠安人与“石”为伴、以“石”为生,更多是被逼出来的。历史上,惠安县地瘠人贫,往往庄稼再怎么种都不够吃,长期被人谑称为“地瓜县”。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这里的石材相对丰富,于是在讨海甚至漂洋过海出国谋生之外,许多人靠打石为生。逆境中的成长,凝结了惠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让“石”与惠安有了不解之缘,让这里人们性格中锻造出石头般的坚毅、坚忍。即便柔弱的温婉女子,也千锤百炼出闻名遐迩的惠女精神,迸发出在生产力落后年代翻山越岭建起惠女水库这般战天斗地的伟大力量。在惠安,“石”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演化出一方水土的“爱拼敢赢”文化基因。
扎实如“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坚韧如“石”,爱拼敢赢开拓永无止境。时至今日,惠安雕艺大师们不仅将南派雕刻技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石材、硬木和软木之上,更以“圆雕、浮雕、线雕、影雕、沉雕”五大不同雕刻手法,占据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无可比拟地位,诞生了诸多撼世之作:美国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九龙壁及九龙池、人民大会堂前石柱、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陈嘉庚鳌园、深圳锦绣中华文化民俗村、中华世纪坛、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像、莆田湄洲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数不胜数。这些经典与时尚完美共生的作品,不仅是惠安雕艺产业兴盛的有力佐证,也折射出惠安“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