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关注闽南文化
泉州闽南文化研究受国家权威学报肯定
南管诗意 (张晓雄 摄)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全面推介闽南文化。昨日,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请他们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
在采访中,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特别提到,泉州师院闽南文化研究成果能整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报》,体现了中国社科院在泉州师院挂牌设立闽南文化研究基地以来,基地学者又一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受到各界关注。今年2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专程到泉州师院闽南文化基地视察指导,对泉州师院的闽南文化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希望基地积极研究国家的文化战略,不断推出最好的研究成果,扩大闽南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把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建成服务政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
闽南文化通过海丝之路传遍世界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亚文化,创造闽南文化的闽南族群源于北方南下的汉人,他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随帆漂流,遇陆而居,与沿线国家在海航商贸活动中形成互惠共信的命运共同体。宋元时期闻名于世的泉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通商港口,当时的泉州已是“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大都市。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汇锻造了闽南文化。”林华东说,闽南文化有鲜明的特色和历史性,闽南族群全面弘扬了中华文化“和、礼、义、易”的核心精神。闽南人虽远离中原,但秉承“慎终追远”的民风,通过“江夏堂、临濮堂”、“颍川衍派、九牧传芳”等堂号郡望锻造了“重乡崇祖”记忆祖先的精神,闽南方言成为举世公认的古汉语“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演绎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内涵。
林华东说,闽南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海上丝绸之路涵养了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具有独特的世界性,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帆影坚定地走向域外。闽南文化是维系两岸骨肉亲情的纽带,闽南人是开发中国台湾宝岛的主要力量,共同的闽南文化,是推进两岸携手共进与和平统一的重要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4000多万属于闽南语系的民众。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大约还有2000万人认可闽南文化。“以泉州为主体的闽南族群,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国早期的开放水平,推动了那个时代全球的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经略海洋的伟大历史。”林华东说。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南音再度出发
“泉州南音源于泉州,随着远涉海外的闽南人,传播至东南亚等诸国,成为海外的闽南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维系乡亲乡谊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族群在海外漂泊仍世代珍视、竞相传唱的乡音。”泉州师院副院长王珊说。
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2009年,“泉州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南音又有“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之誉,在欧洲的音乐视野中,泉州南音则是“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是“像仙乐一般神奇美妙的音乐”。
王珊说,泉州南音素有设立馆阁(乐社)的传统。清代,泉州下南洋谋生者众,便承续祖籍传统习惯,成立曲馆,世代传衍。这些南音乐社,不仅是移居海外的南音人“以弦会友”、“怡情思乡”的公共场所,还是生发、积聚、扩展族群认同和凝聚社会力量的文化空间。东南亚诸国的南音社之后也逐渐扩展为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南音文化圈”。20世纪以来,泉州南音从东南亚、从海峡两岸四地出发,进一步融入世界。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南音,海外的传播与世界影响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古老而具有独特地域文化个性的泉州南音的传播、展示与交流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探寻戏曲文化域外传播 服务“一带一路”文化战略
“宋元以来,泉州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的不只是丝绸、茶瓷等物品,同时还有非物质的东西。闽南民间戏曲就是沿着丝绸之路输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泉州师院教务处处长黄科安教授说,民间戏曲之所以得到蓬勃发展,拥有广泛的草根民众,是与弥漫于闽南地区繁盛的民间信仰有着紧密的关联的。而对于“走南洋”的闽南人来说,民间戏曲搬演不仅仅是单纯体现酬神娱人的社会功能,更重要的是确立和维系一种共有的文化根性,在域外的闽南人仍然像在故土一样,保持着对于庞杂的闽南民间的信仰习俗和文化仪式的兴趣与爱好。
黄科安认为,闽南民间戏曲在与他者文化交流中,推动了在地化的转型、变异与重塑,为所在国(或地区)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当前关注那些曾经走出且历史悠久的闽南民间戏曲,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如何打造文化走出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今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文化战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与现实意义。
闽南家族文化是联结两岸的无形纽带
“台湾地区2000多万汉族同胞,百分之八十多祖籍福建,仅此一点,就表明了闽台的特殊关系。”泉州师院图书馆馆长苏黎明说,在闽台诸多难以割断的纽带中,家族文化是最为坚韧的一条,历史或现实都是如此。
苏黎明说,闽地族人最早迁移台湾地区,现有记载的是在北宋末南宋初,大量迁移始于明末,大批族人渡台甚至在台繁衍子孙后,两岸宗亲关系并没有终结。因为,始终有条无形而强大的纽带,跨越宽阔海峡,把两岸宗亲意识、情感、行为继续紧密联结。这根无形纽带,就是家族文化。
苏黎明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因子,家族文化仍是闽台关系极为重要的纽带,家族文化促使闽台宗亲联系紧密。在台宗亲至今仍络绎不绝回到祖地,寻根谒祖,修谱修祠,畅叙亲情,举办公益,就是最好证明。这条永远割不断的纽带,无疑将继续对闽台关系以至整个两岸关系的和平统一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记者 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