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贫困人员达20万人 每年3000万帮扶重点乡镇

海峡都市报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10月25日讯 泉州市共有30个扶贫重点乡镇,仍有20万贫困人口,每年还有2万至3万群众因病、因灾返贫。从今年起,泉州市每年将安排3000万元,重点支持上述区域的道路拓宽、农田水利、电网改造、饮水安全、教育医疗等。

10月17日是全国首个扶贫日。昨天上午,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部署下阶段工作,透露上述消息。

当天会上,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新聪通报,泉州市自1986年起开展了多轮大规模扶贫。28年来,全市农民纯收入增长30多倍,基本上消除了“面上”的、区域性贫困问题,“点上”扶贫成为工作重点。今后,帮扶资金将直接由县统筹并具体到村、到户,确保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确保全市20万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等“三保障”。

据介绍,30个扶贫重点乡镇,主要集中在内安溪德化西北部、南安永春洛江交界3个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普遍滞后。比如,许多村庄虽然实现道路硬化,但普遍偏窄、交通隐患多;有些村落居住环境较差,甚至处在地质灾害点周边。

除了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外,泉州市决定,今年起,30个沿海发达乡镇(街道)每镇每年拿出30万元,“一对一”帮扶30个扶贫重点乡镇。市级的挂钩帮扶,每年选派的干部也由20名增加到30名、时间从1年延长至2年、资金从每村50万元增加至100万元。(海都记者 陈丽娟)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