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创意 刘延东参观展览

泉州晚报

海上丝路惊艳巴黎中法文化交流添彩 刘延东参观展览

泉州木偶艺术家林文龙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表演木偶剧 (泉州海交馆 供图)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观展览

今年适逢中法建交50周年。1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仪式暨首次会议并表示,人文交流是中法两国人民增进了解、深化友谊的重要桥梁,也是中法两国人民汇聚共识、厚植友谊的重要途径,对推动中法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法两大文明历经沧桑,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两国有责任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推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开好头、起好步。

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一部分,18日至20日,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泉州、西安、成都、洛阳四个中国城市联合举办了一场“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代表城市,泉州展区以图文、视频、实物、表演多种形式,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这座活跃在古代海洋世界和当代国际社会的城市的独特魅力,反映中国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和卓越贡献,及丝绸之路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开幕首日,展览吸引了各国外交官员、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及中法社会各界著名人士近300人参加。泉州展区一开放即备受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约旦王后拉妮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等中外贵宾先后前往参观。泉州市长郑新聪热情为中外嘉宾介绍泉州展区。

“历史上泉州与哪些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有过交往?”成为热门话题,如脂似玉的“中国白”陶瓷和精彩的泉州木偶表演更受到热情追捧。

陶瓷“开口”讲述海上丝路传说

展览命名为“海上丝路 泉州起航”,由两大脉络贯穿。其中一大脉络是,以陶瓷这一象征中国的元素为展示重点,体现“物品”的流动对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族群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影响。在第一章节《刺桐城的故事》里,遥遥相望的东西塔,艳色倾城的刺桐花,长虹卧波的洛阳桥、安平桥,摇曳生姿的惠安女、公式埔女,承载古代航运记忆的泉州港、六胜塔、姑嫂塔、九日山祈风石刻群,以及南音、火鼎公婆等活态文化,都被写真成一幅幅生动的图景,在瓷板、瓷盘上呈现。而在第二章节《“中国白”的故乡》中,一批珍贵的藏品,更是展现了德化陶瓷这个中西交往“文化使者”的动人风采。

碑刻为证重现多元交融图景

展览的另一个脉络,是以中世纪外国侨民留下来的各个族群碑刻,清净寺、摩尼教遗址、关帝庙、红砖大厝等图景,展现泉州的多元包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睦相处,形成文明荟萃的国际都市。

在两大脉络中,还穿插展示流动在海上丝路的海图和船舶(模型),展示泉州人行走海上丝路的创意,如何利用季风和航海科技,借助帆船,推动了中西方各种文明的交流、对话与融合。“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通过交流互动、对话沟通,共享和而不同的美好社会,这便是‘丝绸之路’的精神所在。”

当代艺术彰显现代城市魅力

展览在尾声部分选取了蔡国强、陈文令这两位泉州本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用跨文化艺术语言传承泉州传统文化的精粹,敲击世界的大门。蔡国强创作的《故乡》、《九级浪》、《海市蜃楼》等通过视频一一呈现,这些作品将泉州元素化为创作灵感,凸显了船与瓷等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陈文令雕塑作品《中国风景》,则采用很有现代感的镜面不锈钢材质,加入泉州及中国文化元素,塑造一系列“人文山水” 景观雕塑,营造出一种与传统静态雕塑相悖的运动的时间错觉,突显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解构与重建,传递与融合。(记者 郑意凡)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