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文化周周末继续 铁观音体验馆感受制茶工艺

今日泉州网

一杯好茶必须具备“天地人种艺”五个要素,历经采青、晒青、摇青、晾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等八道传统制作工艺。 (泉州晚报 孙灿芬 摄)

泉州新闻网9月13日讯 茶歌、茶舞、品茗、湖头小吃、安溪山水美景……9月11日下午5点,县域文化活动周安溪篇正式拉开序幕,茶乡安溪人带来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安溪茶文化、家居文化、美食文化等,让泉州市民感受了一番安溪的茶乡文化盛宴。【“文都之都·飘香安溪”文化周活动具体安排】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和根脉,而安溪历经了千百年的传承。”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希望借文化活动周展示茶乡文化。“我们为文化周策划、组织了系列具有安溪特色的文化项目,涵盖铁观音茶文化、家居文化、旅游文化和美食文化等。”朱团能说。

“山茶姑娘,爱摇青后更坚强,青叶远行的嫁妆,朝思又暮想……”当日下午5点,一曲《飘香·蓝蓝泉州湾》吹响了“文化之都·飘香安溪”县域活动的号角。一幅幅唯美的安溪美山美水美茶画面,清亮辽远的哗啦泉响和歌声,让全场观众凝神注目,之后,中日韩茶艺展示、快板舞蹈、戏曲表演、情景舞蹈争先上演,形式多彩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巧手能编天下物,山间草木变奇珍”。安溪的竹藤编是享誉海内外的工艺,被誉为“中国藤铁工艺之乡”。根据县志记载,安溪的竹藤编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当时的居民就开始编制生产生活用具。这项传承千年的工艺,流传至今,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天工荟萃”的展位前,观展的市民把泉州工艺美食大师陈清河团团围住。陈清河是安溪竹藤编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小时候,陈清河就会简单编织篮筐。随后,他就读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竹编专业。1971年,陈清河在尚卿公社农械厂招收学徒,建立竹编车间,制作热水瓶竹壳,开创竹藤编产业的先河,带出了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一个大产业。

安溪湖头小吃,素有“宫廷小吃”的美誉,是康熙年间的吏部尚书李光地从宫廷带来的小吃,并延续至今。受主办方邀请,当日湖头当地一美食城老板,早早准备了200多斤的湖头米粉,带到西街旧面粉厂现场烹饪,与广大市民一同分享地道湖头米粉的美味。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湖头米粉刚出炉一锅,就被慕名而来的市民抢购一空。

在不少“吃货”的眼中,必有老字号“成珍桔红糕”的一席地。你知道这款美味的小吃是安溪特产吗?在“伴手好礼”,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成珍桔红糕第四代传人林国基,带着300多袋成珍桔红糕进驻安溪特色小吃展区,不到1小时就被一抢而空。他介绍,制作成珍桔红糕需选用上等糯米、花生油、白糖、鸡蛋、熟米粉等配料,经精心加工而成,风味 独特。此外,林国基还带来了珍珠酪、豆干、豆签、花生酥等特色安溪小吃。

来自安溪虎邱的王新福,从事传统手工面线制作20多年,是传统手工面线的传承人。王新福制作的棉线非常劲道。“我采用古法制作面线,纯手工制作。”他说,制作面线需要经过揉面、醒面、压面、搓面、盘面、垂面、拉面、晒面、寿面、彻底晒干等多道工序。

此外,该展区还有蓬莱中草药、白濑上格山油茶、官桥成珍桔红糕、长坑山格淮山面线米粉等。而在“相府美食”展区,手艺精湛的厨师们为大家准备了新鲜出炉的湖头米粉、豆腐、咸笋包、芋包等美食。

11日至14日每天10时至21时,市民可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体验馆了解铁观音制作全过程,品饮茶汤,在主题书画笔会欣赏现场创作的茶诗茶句茶画。通过关注官方微信和博饼抽奖互动环节,部分幸运儿还将获得美食体验券和品牌茶企送出的精致茶礼。

安溪文化周将于9月14日下午落下帷幕,今明两天还有精彩纷呈的活动项目等你参加。除了看表演外,还可品香茗、吃美食、抽奖、博饼。有时间的话,你不妨到西街面粉厂走走吧!

[责任编辑:卢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