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少年:九龄童辍学半年 父痛风兄残疾

今日泉州网

泉州新闻网9月1日讯(记者 卢侨生) 南安市码头镇码四村,坐落于山清水秀、有着泉州“大水缸”之称的山美水库西岸。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村里低保户刘汉平愁眉不展,9岁的小儿子刘家健已经辍学半年之久,“上学难,怎么办?”

在码四村后院一处斜坡上,一座破败的土石混合搭建黑瓦房,就是刘汉平的家。记者日前走访码四村,在村长刘江海带领下走近这个残破不堪的“家”,门前三四根木头支撑着屋檐,左右两边各一间住人,而外墙破了个大洞的那间就是刘汉平的卧室。

今年50岁的刘汉平告诉记者,自己早年靠外出做土木工维持家计,妻子生下小儿子不久便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大儿子刘德龙今年21岁,早年因生病落下小儿麻痹症,腿脚不利索,说话结巴,智力也有些问题。小儿子刘家健2006年出生,但是直到今年6月才补上户口。

“我原来一年3班上学。”小家健在码头中心小学读书时,叫“刘伟龙”,因与一位叔辈重名,上户口时改了名字。“期中考考了100分,期末语文数学都是92分。”说起上学时的事,小家健滔滔不绝。

可是,仅上了半学期多,小家健就无奈辍学了。上学那会,刘汉平也曾像其他家长那样,每天跋涉10公里接送小家健,从去年9月开始坚持半年多,每天6点多送到镇里,傍晚再去镇里接回来。后来经济越来越拮据,刘汉平年初卖掉摩托车,小家健也因此失学了。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才上到第二课结束,小家健就离开了学校,却也没有老师来寻访这个“溜生”。

三年前,刘汉平患上痛风,全身关节疼痛,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在家休养。因此,村里为他家办理了低保,目前他每季度可以领到900元的低保金。除此以外,一家三口再无经济来源。虽然平时邻里乡亲也会接济一些米、油等,但仍是杯水车薪。

据悉,码四村下辖含草坪、后院、宝光、山门、内洋5个自然村,1949年解放后,码头镇分为四个乡,该村编次第四大队,故称码四。在地图上,这里距离码头镇政府10公里远,一条宽度不到3米的羊肠小道,曲折地通往镇区。

码四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村民250户、800多人,主要以农林牧业及外出打工为生,田少低产、交通不便、历史问题等多重因素导致经济衰退、村民外迁。码四村委副书记刘德生说,多年以前由于山美水库扩拓,村里每人每月有50元的库区补贴,虽然不多,但不知为何,这笔钱从2010年开始就没有了。

由于生源减少,码四小学和幼儿园早在2010年就被撤并。村里的孩子都要到位于镇里的码头中心小学读书。据刘德生介绍,为了及时将孩子送到学校,家长们往往天没亮就起床,还有一部分家长咬咬牙在镇上租房,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刘德生拿出贫困村申请扶持报告书向记者倾诉,码四库区移民可以说是“舍小家、顾大家”,几次搬迁重建导致积贫积弱。

码四村几十户家庭为了孩子上学费尽心思财力,加之村间小路曲折狭窄,常常导致过往车辆刮擦,安全堪虞。因此,村委会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希望拨出专项资金帮助拓宽村道,让交通出行适应村民生存发展的需要,为提升农村经济“造血”。刘德生说:“希望有关方面能提供一部校车,解决孩童上学难的问题,减轻家长们的负担。”

对于刘汉平家的现状,村里急切盼望有寄宿学校愿意接收小家健,“万一孩子误入歧途,这个家就彻底毁了。”如果你愿意帮助少年刘家健,或者有学校愿意招收这名失学儿童,请联系泉网新闻热线0595-22155352。 

关注救助刘家健,请加入泉州新闻网QQ群12055265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