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仙山洛水”洛江文化周 尽展国家级非遗活态

泉州晚报

陈三五娘南音专场会唱 (张九强 黄秋芳 摄)

【核心提示】

昨晚8时,市区西街旧面粉厂钢结构大厅内,“陈三五娘梨园折子戏”演出在老戏迷的喝彩声中落下帷幕,为“文化之都·仙山洛水”洛江文化周的动态文体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包括这出折子戏在内,本次洛江文化周上,有关“陈三五娘”传说的不同形式演出达到三场次。密集呈现的背后,“陈三五娘”与洛江究竟有怎样的深厚渊源?记者为此进行了寻根溯源。 □本报记者 殷斯麒 孙灿芬

家喻户晓的闽南爱情传奇

男主角原来就是洛江人

讲古专场,五位身着中式服装、手持折扇的老先生先后登场,或讲述“陈三五娘”的动人爱情故事,或分享多年来关于“陈三五娘传说”的研究成果,从多种角度诠释“陈三五娘”故事的丰富内涵;

南音专场,“活化石”的古音声腔,演绎流传千百年的历史传说,古韵浓厚;

梨园折子戏专场,起承转合,扣人心弦,服饰和装扮的还原呈现,更让人身临其境;

……

除了“陈三五娘梨园折子戏”之外,本次洛江文化周上还上演了其他两场次有关“陈三五娘”的文化演出:23日下午的“闽南讲古——陈三五娘传说”,23日晚的“闽南民俗音乐会——陈三五娘南音专场会唱”。

为什么洛江对“陈三五娘”传说的题材格外青睐?洛江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新国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一在闽南地区家喻户晓的爱情传奇,不但历史上确有其人,男主角陈三还是地地道道的洛江人。根据考证,生活在南宋末年的陈三,大名陈麟,字伯卿,因排行第三,所以叫陈三,其老家在洛江区河市梧宅村。

历史久流传广影响深远

“陈三五娘”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

在文化周现场派发的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单上,“陈三五娘”传说的介绍部分中,一幅名为“陈三坝”的照片十分醒目。

记者了解到,这一大坝,是泉州最早的水库堤坝之一。相传当年陈三和五娘从潮州回到梧宅村后,热衷于善事,看到村中农田灌溉需要,就出资在附近修建了这座水坝(位于现台商区陈坝村),故当地的百姓称其为“陈三坝”。

“陈三坝”之外,梧宅村至今仍有陈氏族裔居住;当年陈三读书温习的“青阳室”仍有迹可寻;20世纪中叶,朋山岭上还发现了刻有陈三墓志铭的碑石……传说与多处实景交相辉映,让人进一步确信“陈三五娘”美好爱情故事的存在。

因悠久的历史、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今年7月下旬,“陈三五娘”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在不久前文化部批准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洛江也被定为以“陈三五娘传说”为核心保护项目的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