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金福(右)与杨鹏辉(左)谈起当年在部队的日子
东南网8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见习记者 花蕾 记者 谢明飞 实习生 王伟森 文/图)在原海坛水警区海军4277部队通讯站服役5年的老战友们,惠安籍的庄灿辉、江前培、黄必达、谢汉元、孙旺水和江锦辉,厦门籍的柯安男,江苏籍的陈惠彬和龚祥生,浙江籍的洪松碧,你们还好吗?
8月9日,对泉州台商区长新村71岁的杨鹏辉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电视上,伴随着雄壮的军歌声,泉州舰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当镜头定格在“588”舰号时,杨鹏辉激动地站了起来,藏在心底多年未完成的心愿再次浮现:找到50年前一起跟随588护卫舰的战友们。
前日早上6点多,阔别多年,一同服役的70岁同乡战友骆金福,来到杨鹏辉的家。这场久别重逢,让骆金福和杨鹏辉的想法不谋而合:一同寻找老战友。
从军5年,是什么样的经历,在两个老人心底烙下如此深的印记?说起来,老人的眼里闪着光亮,那已是整整50年前的事情了。
1元钱买的字典
“以书为证,它见证了我们人生中最专心、乐观、向上的时光。”
1964年,20岁杨鹏辉坐上从老家惠安开往厦门杏林新兵团的车,车上,他认识了同乡骆金福。紧接着,一个月的新兵训练开始了。对于新兵来说,这就是一场严格的入学考,“摆个正步抬腿姿势,排长往屁股上踹一脚,能倒一串。姿势正确的话,人是往前倒,不会砸到旁边的人”。
新兵集训结束后,杨鹏辉和骆金福被分到平潭岛通讯站。“我们都羡慕杨鹏辉,1米7的大个头被分到通讯班,能摸到冲锋枪,像我这种1米6的小个头被分去炊事班,只能摸铲子和斧头,当了5年兵只打了27发子弹。”骆金福咯咯地笑着说,露出空空的上牙龈。
白天,海边的白沙被海风吹得四处飞扬。夜晚,平潭岛断了电,士兵们的床上能抖落一捧白沙。这时,住在上铺的陈惠彬还不困,便躲在被窝,用手电筒看《毛泽东诗词》。可他怕自己睡着,浪费电池,便让杨鹏辉和邻铺副班长洪松碧把扫落的白沙给他,他一股脑把沙倒在床上,得意地说:“硌得慌,肯定睡不着。有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感觉?”
为了提高自己,杨鹏辉和骆金福还找来9个老乡组成学习小组,除了他们俩外,还有架线排的江前培、黄必达、谢汉元,炊事班的庄灿辉、郭建财、孙旺水和通讯班的江锦辉。大家一起诵读诗词,交流感想,骆金福读过初中,自然成了大家的小老师,但有时,他也会被难住。那时候,每月6元的补助,骆金福会把5元寄回家,留下1元买信纸和钢笔水。后来,他狠下心省下一元钱,买了本字典。从此,小字典成了大家的宝贝,轮流传阅。
前天,骆金福捧着这本已经发黄、扉页残缺的字典,“以书为证,它见证了我们人生中最专心、乐观、向上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