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戏曲票友会专场 (肖楚君 陈小阳 摄
昨日,石狮文化周迎来第四个活动日。前三天的“海丝印象”服装秀、“爱在闽南”婚俗文化展及特色狮阵艺术专场还让人回味无穷,而昨日的“古韵新曲”石狮戏剧票友会专场则让喜欢戏曲的观众们直呼过瘾。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随着耳熟能详的《唱脸谱》音乐响起,四位身着中式礼服的表演者登台献唱。随即音乐一转一位表演者字正腔圆地唱起了京剧《哪吒闹海》中的片段,范儿十足。当你还正沉浸在京剧的艺术魅力之中时,流行歌曲《雨花石》的旋律又响起,衔接过渡流畅自然,之后是传统大剧《打虎上山》及小曲《新贵妃醉酒》穿插上演。这种传统经典大剧和流行时尚小曲穿插联唱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作为开场节目也博得了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具有海派韵味的木兰拳与中国传统越剧戏曲相遇,将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当越剧经典曲目《西湖山水还依旧》悠悠唱响时,十几位身着嫩黄色飘逸裙装的舞者手持粉色木兰扇缓缓登场,而后一位舞着洁白水袖的白娘子踏着细碎舞步而来,轻盈的步伐曼妙的舞姿,让人如痴如醉,很难想像这些舞者都是五六十岁的退休阿姨。舞蹈编排者汪叶辉告诉记者,“木兰拳本是一种健身操,但是用越剧曲目去编排,就是想呈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效果”。这种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戏曲创新融合的方式,赋予了节目新的生命力。
相关新闻
厦门大学生四次来泉“找”文化
本报讯(记者 陈林森 朱娟娟)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乡人眼中的“东亚文化之都”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日前,一本由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学子们完成的《嘉庚学子眼中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在石狮文化周首发。记者专访了该书主编陈世雄教授,品读“跳出泉州看泉州”的乐趣。
“完成该书的学生大多不是泉州籍,但他们在一次次的文化调研活动中以各自的眼光观察泉州文化,以新的视角揭示了泉州何以能成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奥秘。”陈世雄介说,早在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时,嘉庚学院就派出第四支实践队专门做“嘉庚学子眼中的东亚文化之都”这一课题。而在2006年至2008年的三年间,嘉庚学院曾派出三支大学生实习队伍前来石狮实习,论文成果连同此次这本书已经形成一个系列。
书中共有14篇嘉庚学子完成的文章,其中《韩国光州的文化现状与发展战略》和《日本横滨——文化古都的现代化建设》两篇,对泉州、光州和横滨的历史和现代文化建设进行比较,并对东亚文化的概念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