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尾径为50厘米 (2)
桅杆上用于穿绳子固定帆的铁扣
桅杆尾径为50厘米
套在桅杆上的铁箍
桅杆被从水中吊起
桅杆上的铁环已生锈腐朽
晋江滩涂沉船桅杆闲置2年 商人万元买下赠博物馆。视频来源:泉州电视台
泉州新闻网8月14日讯 昨天下午,一辆吊装车载着一根长长的大木杆,经过泉州市区,开往泉州市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市民注目。
这根木杆,是两年前从晋江入海口打捞的沉船桅杆,被一名商人购买,昨赠给泉州市博物馆。桅杆残存17.85米,刷新泉州已发现桅杆长度纪录。按推算,原来的木船可达25米长,和1974年在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船残存长度相当。那次考古发现,轰动全国。
发现者:
蟳埔水域打渔捞起 闲置在滩涂
这根桅杆,实际上在两年前就被发现了。发现者,就是昨天送桅杆来的朱永太父子。
这对父子是晋江溜石村的渔民。溜石自古享有盛名,不仅是“郡溪入海第一门户”,宋元时期,更是泉州港往来船只进入晋江水域的必经码头。
记者问桅杆尺寸有多大,父子俩说不出确切的数字,反正当时从蟳埔水域打渔时捞起来,就用渔船拖回来,放在溜石村岸边的滩涂中。
问原来的船年份有多久,他们就更不清楚了,只觉得应该是艘大船,肯定有些年头了。
昨天中午12点半,他们趁着涨潮,将桅杆绑在两艘电动舢板船下,努力驶近江滨北路的岸边。待泉州市博物馆调用的吊装车来。
收藏方:
博物馆请吊车运回 专家将会诊
要收藏这根桅杆的泉州市博物馆,专程调来一辆8米长、载重3100公斤的吊装车。
昨日下午,吊装车师傅挂好长绳,朱永太父子跳入水中将绳子捆定桅杆,桅杆被顺利吊起。
大桅杆出水时,上面附着许多海藻,还有星星点点的牡蛎壳。为了保证运输安全,工作人员在桅杆尾部系上红绸带。这下,更拉风了,一路护送,不少司机和路人都盯着看。
放在博物馆入口处,用卷尺量,长17.85米,底座开裂后直径达50厘米,顶部直径20厘米。
考古研究者刘志成发现,桅杆底部有七处规则铁箍,应该是将桅杆固定在船上所用的;靠近顶部处还有两处生锈的铁孔,估计是用来捆扎风帆、旗帜、灯笼所用,最顶端应该还有轮滑。
中间人:
考察4月后万元买下 捐出来研究
这根大桅杆,能从晋江滩涂运到博物馆,还得感谢一个人——购买并捐赠者吴先生。
吴先生不愿意面对镜头。他是南平人,在洛江做生意,对木头收藏鉴赏有些心得,从圈内朋友处听说这根桅杆的消息,就花了4个多月去考察。吴先生决定以1万多元价格购买,朱永太父子觉得价格合适,也就卖了。
这根桅杆到底是什么木材所制,到底什么来头?
吴先生一直想解开这个谜团,多方打听,得知省内高校能帮忙确定木头的树种,但也不能准确测出入水年份。最终,吴先生决定捐赠给泉州市博物馆,希望他们来研究和收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