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交馆新馆的筹建往事,王连茂很感慨
海峡都市报讯 (记者 陈丽娟 吕波 实习生 刘阿惠 文/图)23年前,一艘驶往广州的豪华游船,突然临时增加了行程,来到刺桐港。在泉州后渚码头岸边,上千市民热情涌来等候,一瞻这神圣的一幕。
豪华游船上,载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一行,他们自此开始了在泉州为期6天的考察活动。其间,专程出席了泉州海交馆新馆的剪彩。
联合国官员亲自来剪彩,这样的殊荣,多年来一直被海交馆工作人员引以为傲。可谁曾知道,这座声名远播的泉州海交馆新馆,却在当年的筹建过程中,差点“夭折”。
每说起这段历史,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感慨良多。
契机
早期的泉州海交馆,设在开元寺内,并不起眼。1986年,王连茂来馆上任,开始牵头筹划新馆的建设。当年,正赶上全国清理基建项目,压缩投资,新馆项目差点就被取消。王连茂和同事们通过多方努力,总算将其争取为“缓建项目”。
可这一缓,新馆将来什么时候才能投建?王连茂心里也没底。日子一晃,两年就过去了。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发起“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活动,阿曼国王为考察队提供了一艘私人豪华游船,中国的考察点选定在广州。
时任中国驻阿曼大使的袁鲁林在当年的阿曼国庆节活动上,获悉了这个消息。了解行程后,袁大使颇感意外,问道:怎么不去泉州考察呢?那里有清净寺、圣墓,有阿拉伯后裔,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袁大使这一问,没想到,竟然为缓了两年的新馆项目,带来了一个重新启动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