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文化到体育活动——
探寻泗水的“泉州元素”
昨日是回历新年第一天。泗水的数千名穆斯林赶到当地印尼最早的郑和清真寺朝拜。这座清真寺的长老们,5月份刚组团到泉州圣墓和清净寺朝圣。 (孙灿芬 摄)
对所有的穆斯林来说,昨日是新年的第一天。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这一天,时间从1452年进入1453年。
清晨5点开始,离印尼泗水市政厅仅数百米的郑和清真寺,四面八方的穆斯林群众涌向这里,在这座外观为中国传统庙宇的建筑内,开始了新年的第一次朝拜,也是全年中最盛大的一次朝拜。
在泗水,这只是华族与友族友好交融的一个缩影。从“海丝”中走来,郑和清真寺、三宝庙、文庙、泗马大桥,以及跨民族篮球队和舞龙舞狮队等,都以一个个可触可摸、可观可感的存在,诉说着中国印尼两国和谐交融、良性互动、携手向前的真实历史,这其中,就有不少“泉州元素”。
□本报特派记者 孙灿芬 发自泗水
以郑和命名的清真寺
长老们5月刚到泉州朝圣
泗水的郑和清真寺,2006年建成,是全球首个郑和清真寺。不过,比开创先河意义更重要的,是该清真寺的建设所起的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根据统计,截至目前,参照泗水范本,仅印尼就已建成了9座郑和清真寺,极大助力印尼各地华族与友族的交流融合。
“除了提供给穆斯林群众朝拜的场所外,郑和清真寺的影响还体现在更多方面。”印尼郑和清真寺基金会前主席魏学亮告诉记者,以清真寺前的篮球场为例,早在多年前,以郑和精神以及伊斯兰信仰为桥梁,由华族和当地其他民族就组织起了跨民族的郑和篮球队,实力在全印尼业余球队中名列前茅。而如今,中国的针灸文化也进入到这里。来自浙江杭州的义工谢芳已连续多年为当地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针灸服务。
就是这样一所在当地享有声望的清真寺,5月份刚组织了东爪哇的21名伊斯兰教长老到泉州朝圣。“在泉州两天时间内,我们先后到圣墓和清净寺朝拜。”魏学亮说,这两处圣地在印尼伊斯兰教信众中也被视为圣地。
以北狮为基石组成的龙狮表演
进入全印尼体育活动赛事
事实上,宗教上的交流互动远不是全部。立足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舞龙、舞狮以及中国功夫等,也成为架起中国印尼两国民间交流的桥梁。
石狮的北狮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之一。“舞龙、舞狮起先是在华人圈子里比较流行,但现在,已经普及到印尼的学校和部队中。”陪同我们采访的印尼龙狮体育协会副主席胡建章介绍说,在此基础上,这两项活动还被纳入印尼全国性体育赛事。农历六月廿九在三宝垄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上大出风头的当地高射炮部队,就曾数次名列全国性舞狮赛事的前茅,在全印尼都享有相当的知名度。
“舞狮的话,广东的南狮和泉州的北狮都有。”胡建章说,2013年泉州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时,印尼还选派代表队到泉州展示狮阵。此外,胡建章的名片上还有印尼南少林五祖拳协会副主席的头衔。“很多印尼人对学习南少林武术和五祖拳感兴趣。我们曾多次组队到泉州少林寺访问。”
印尼唯一文庙
泉州人撰写匾额和重建庙记
在泗水市区的唐人街,还有一座文庙。
“这是全印尼唯一一座文庙。”泗水印尼孔教协会主席周李岳说,每年的孔子诞辰以及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这里仍与国内一样,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
在这座庙的殿前门楣上,清瘦的“文庙”二字风骨卓然。“这是我们的祖先,清代最后一位科举状元、泉州人吴鲁题的。”与文庙保持密切联系的泗水延陵吴氏宗亲会名誉主席、泉州籍华侨吴裕远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这座光绪十年落成的文庙,在其后22年后因“改良旧制、扩建新模”,迎来了重建。现位于左厢房的重建碑记中“泉郡晋邑林孝养谨撰社文选谨书”的落款,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泉州移民在泗水华人中享有的文化地位,更间接证明其祖籍地泉州历史人文涵养的深厚。“也因此,泗水文庙从建成后到现在,基本上都由泉州移民后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