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夏令营引“燃”海外青少年汉语热

今日泉州网

泉州新闻网27日讯 (记者 廖静 陈健)“先祖的足迹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扩散的路,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路。”印尼华裔杨梅珍听解说员介绍后说道,“学中文后,就迫切地想知道这一段历史”。

27日,第十六届中学生国学夏令营在福建泉州举行闭营式。“以闽南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夏令营,应该常态化。”夏令营组委会成员之一、泉州培元中学校长表达了美好的期许。

自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夏令营大量进驻泉州、厦门等地。福建海丝文化营、第十六届中学生国学夏令营等也在近日接连开营,来自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数百名海外青少年参加。

海外青少年在领略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的同时,也掀起了学习中国汉语热潮。

印尼青少年营的杨梅珍跟记者谈起学习中文的初衷,“爷爷奶奶是第一代华侨,不会讲普通话,但能说客家话。目前父母这一代在印尼做生意,多需要与华侨华人甚至本土中国人接触,爸爸希望我学中文。”

东南亚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汉语也曾是东南亚“通行”语言之一。“随着中国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东南亚国家学汉语的热情也开始高涨”,印度尼西亚彼德拉基督教大学中文系大二学生杨梅珍流利的汉语让人惊讶。

据介绍,印尼彼德拉基督教大学中文系2000年开始成立,是印尼东区唯一具备学士级的中文系。该校学生多次荣获“汉语桥”印度尼西亚赛区冠军,并前来中国参加每届“汉语桥”总决赛。

作为华侨后裔的杨梅珍自小听说过不少关于中国人远渡重洋的故事,因此有了学好汉语的动力。“我一直想过来看看,这次是个好机会,可以近距离感受家乡福建的文化、体验泉州人的现代生活。”

泉州作为“海丝”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早在宋元时期就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

闲暇之余,海外华裔青少年们游玩了泉州开元寺等著名的海丝景点,还逛了泉州最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中山街”。印尼营中的“购物狂”施玉梅告诉笔者,“我用我学的汉语跟商家‘杀价’,购物回去送朋友。”

一旁汉语稍逊杨梅珍的美术系校友陈美瑾拉住记者,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来学画画的”。说完让笔者留下微信与QQ等联系方式,当她的“汉语老师”,她说:“以后学汉语,就有人教了”。

此次中学生国学夏令营的举办方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举办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夏令营,使更多海外青少年了解中国,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在玩尽兴的同时,体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魅力。”(完)

[责任编辑: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