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典籍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藏友和老王交流读书心得 (万冬青 供图)
收藏古籍要注重藏品的完整性
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活字。
老王在书房四周精心制作书柜,以摆放他的藏书。
《泉南杂志》万历刻本,陈懋仁撰。
巴掌大的古籍十分袖珍
各种古籍分门别类摆放
核心提示
当年名动一时的过云楼藏书拍卖,最终以2.16亿元成交,使得古籍善本一举跨入亿元时代,也使这一收藏品种的市场热度迅速升温。在泉州石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老王毕生爱书、读书、藏书,所藏书籍超过5万册,其中线装书约2万册,不乏精品。他说:“与书结缘,此生大幸也。”
墙壁凿空放入藏书
朱墨套印书籍难得
“览已观文似遇故人,读未见书如逢好友。”这是老王藏书生涯的生动写照。
如果家里还有空闲地方,老王一定会用来藏书。他现在居住的房子中,连墙壁都清空用来制作书架,放了满满的书。在2011年孔夫子旧书网“我的书房”评比活动中,老王一举夺魁获得一等奖。他介绍说,目前,他的书房共四间一厅一走廊,包括旧房一间,共约200平方米,房间除外墙及卫生间外,内墙拆除清空后,底部用板材砌出10厘米高,而后两面以书架形式叠至梁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将藏书按各种开本分类放置。所以,老王藏书虽以万计,却井井有条,每一本书放在哪里,他都清清楚楚。
老王与书的缘分已有30多年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王和他的爱人喜欢书却没钱买书,一旦借到书,就连夜抄书到天亮,因为担心书的主人很快要来拿回去。当时,老王当兵复员后在家务农,因爱书成癖,下雨天休息,徒步到镇上的书店购书,晚上点煤油灯在蚊帐内阅读;开拖拉机,每到一处,首先都观察有书摊否;办服装厂,每次出差,带回的全是书;去旅游、去香港,人家是购物,他是淘书。“记得有一次到香港探亲,朋友介绍一位老伯有书,在短短几天内,我登门拜访多次,但被他推出门外。”老王说,精诚所至,最后,老伯终于卖给他一套品相如新、朱墨套印十二本全的《评注昭明文选》和许多民国碑帖。
最早收藏书籍,老王主要是在古董地摊淘,后来就到市区后城,有时候早上坐车从石狮到市区后城,才凌晨4点出头。每趟去买书,老王身上所带的钱都买了书,只留车票钱,所购书籍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往石狮扛。
收藏至今,尽管搬家两次,老王的藏书始终伴他左右。收藏过程中,老王曾处理了一大批品相差的残本,现在仍藏有明清古籍善本、套印本、木刻雕版、木活字、海峡文化、地方文献、名人著述、县市志及人民画报等品类书籍,其中,线装书2万册,民国至今的精装、平装、毛边书3万余册,藏书总计超五万册。“每年都得把书籍拿出去阴晒一轮,三个阳台同时晒,要晒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