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用好民间资本 提升民生品质

福建日报

2007年,区政府引入上海建配龙集团,与该集团董事长、泉港企业家郑良贤达成协议,区政府提供土地,委托省林科院园林规划设计所进行规划设计,由郑良贤投资1600多万元兴建植物园,面积为220多亩。福建建配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爱林告诉记者,乡情牵人心,在外创业的企业家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回报桑梓。“另外,通过建设植物园,这里的土地得到升值,也给我们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机遇,走出一条双赢之路。”林爱林说。

2008年,植物园动建。2010年12月,植物园免费对外开放。汽配龙集团将植物园捐赠给区政府,由政府接手管理。庄小滨说,政府投入200多万元,修建公厕、安全护栏等配套设施。另外,还聘请保安、保洁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每月运营成本约两万元。

“这是泉港区首座由民间资本修建的公园,解决了群众迫切的休闲需求。建成后,由政府介入管理,毕竟这是一项公益事业,长期由民间资本来管理是不现实的。”庄小滨说。

目前,泉港植物园有6300多株植物,已经成为化工之城的“绿肺”,既提高了泉港的生态环境质量,又为群众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场所。记者了解到,植物园二期建设工程已经启动,规划面积90多亩,分为四大区,将打造成集科研、景观和休憩为一体的具有闽南特色的自然风景植物园。

记者点评

民间资本大有作为

□赵锦飞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措施,为民间资本松绑,并开放更多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不少经济学家也呼吁,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亟须扩大民间投资,让民间资本接力公共投资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实际上,民间一直不缺资金,尤其是在我省这样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公共投资领域,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改善民生,可谓一举两得,泉港的实践即是明证。

目前,民间资本投资仍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需要政府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首先,政策要落实到位。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为民间资本运作打破制度藩篱,但是倘若落实不够,就无法产生预期效应。其次,民资在信息、金融支持等方面不如国有企业,一些歧视性待遇依然存在,只是将民资当成“救火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导致民资进入信心不足。因此,引导民间资本需要后续的政策扶持,也需要我们提供更加完善、公平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卢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