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餐馆吃饭遇啤酒“爆瓶” 脚遭碎片扎伤提索赔

东南网
 

啤酒瓶爆炸

丘天/漫画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7月3日讯 仲先生最近有点郁闷,他称自己到鲤城区南环路一家餐馆吃饭,放在桌下的一瓶啤酒突然爆裂,酒瓶碎片扎伤了脚。昨日,记者从鲤城工商局金龙工商所了解到,仲先生认为爆裂原因是啤酒本身的问题,提出索赔,而啤酒厂商销售代表则认为是外力碰撞所致,目前这一消费索赔纠纷尚无进展。

吃饭遇啤酒“爆瓶” 顾客脚受伤提索赔

6月21日,泉州工商12315接到一起投诉。消费者仲先生称,自己到鲤城区南环路一家餐馆吃饭,叫了几瓶啤酒放在桌下。吃饭时,其中一瓶啤酒突然爆炸,酒瓶的碎片扎伤了他的脚面。事发后,餐馆老板联系啤酒销售商,次日销售商联系消费者协商处理此事。

仲先生认为,酒瓶突然炸裂,是啤酒本身的问题,厂商理应就此进行赔偿,并提出误工费等赔偿费用。该品牌啤酒鲤城区销售主管汪先生表示,根据餐馆保留的酒瓶碎片来看,并非啤酒自爆,应该是被踢倒等外力碰撞才导致爆裂。

“酒瓶自己发生爆炸和受外力后爆掉,所产生的碎片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外力碰撞所致,根据碎片的裂痕方向,可以找出碰撞点。”汪先生说,根据碎片,发生爆裂的啤酒瓶是从外而内的,而且应该是瓶颈往下一点的瓶身受到撞击所致。

汪先生说,碎片已交给厂家,自己的说法仅是依据经验判断,无法代表权威结论。

“不过,我自己从事啤酒销售已10来年,处理过七八起酒瓶爆裂的事件,基本上都是外力原因。”汪先生说,特别是夏季高温,酒瓶受到碰撞等较容易爆裂,但有不少消费者对此了解得很少。

至于消费者提出的诉求,双方协商中无法达成一致。而鲤城金龙工商所介入后,多次联系消费者都没有成功,事件也因此暂时搁置。记者昨日也试图联系仲先生,拨打数个电话均无人接听。

从碎片推断原因 理论上可行

凭借碎片,真的能推断“爆瓶”原因?

泉州现代中学物理老师郭老师说,销售方代表的说法,并非毫无依据。“在碎片完整的情况下,一般是可以判断出‘爆瓶’的原因。”他解释,如果啤酒瓶是自爆,碎片呈现比较不规则;如果是外力导致,则可以通过碎片找出受力点,就像一颗子弹穿过玻璃时,除了留下一个洞外,玻璃还会向四周放射性裂开。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根据碎片来判断原因,基本可行。

郭老师称,导致啤酒自爆的因素,可能与啤酒瓶本身的质量、使用年限等有关,一些过期啤酒瓶或质量不过关的啤酒瓶比较可能自爆。由于啤酒中充了二氧化碳,在受热等条件下,体积会膨胀,导致压强变大,一旦超过瓶身所能承受的压强,就可能发生自爆。

为了安全起见,郭老师提醒市民,在存放或饮用啤酒时,最好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拿啤酒瓶时,尽量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和猛摇;啤酒尽量不要放在冰箱旁边或置于烈日下暴晒,因为冰箱旁的温度一般较高,啤酒中有液态二氧化碳,酒瓶在剧烈碰撞或高温的情况下,液态二氧化碳就会迅速汽化,等达到一定数值时,酒瓶就会爆炸。

相关链接

回收旧瓶抗压性能大降易爆

据《南方周末》报道,国内啤酒瓶“爆瓶”事件频发,被称为饭桌上的“隐形炸弹”,而“爆瓶”的罪魁祸首系回收旧瓶也已是业界常识。

2011年,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范围内的啤酒瓶产品质量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共计58个企业的58组样品中,合格的47组,近两成的啤酒瓶不合格。此次抽查覆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占全国生产企业的72.5%。而回收旧瓶更令人担忧。2002年度抽检曾抽查了18个省市39家啤酒厂的回收瓶,结果发现近七成不合格。

“我们分析以后发现,‘爆瓶’的主要原因是(啤酒瓶)在消费过程中无限制使用。”国内啤酒瓶龙头生产厂家之一的上海澳联玻璃有限公司一位技术高管说。

“回收旧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损伤。”国家检验中心的专家称,实验证明,啤酒瓶表面轻微划伤后其抗冲击、耐内压力性能下降60%,严重划伤的则下降90%,而抗冲击与耐内压力两项指标不合格,均可导致啤酒瓶爆炸。

(海都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庄惠平)

近年见诸报端的“爆瓶”事件

2009年,安徽淮南一农民曾因啤酒瓶爆炸划破颈部造成大出血,抢救无效殒命。

2012年5月27日晚,贵阳一餐馆再现啤酒瓶爆炸,两人受伤。

2012年8月2日,浙江嘉兴一女士受袭啤酒爆炸,右眼受伤。

2012年8月,家住郑州的陈女士在饭馆用餐时,受袭啤酒落地爆炸,致使脚趾筋腱割断。

2012年8月,淮南市一女士在家中用餐时不幸被淮南江氏企业(淮南)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酒瓶炸伤,胳膊大腿等处缝合5针。(摘自《南方今报》)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