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日报》第6版、第7版推出《千年丝路远 万里亲缘长》专版,报道中介绍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视线南移,海上丝路也曾有市舶司冠盖辐凑,泉州港福船扬帆的景象;满载丝绸瓷器、香料珍宝的商船在万顷碧涛中昼夜星驰、通达四方……
共享丝绸之路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02日06版)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汉韵唐风,丝路千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是一条厚重的文明之路,每一寸似乎都在讲述神秘而辉煌的故事。这里有张骞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玄奘义无反顾;这里有当垆笑春风、一声出九重的胡姬,有石窟中忘我绘制壁画的匠师,也有驮载巴达克山青金石的贩夫,为波斯贵族运送爱琴海鲜鱼的走卒。视线南移,海上丝路也曾有市舶司冠盖辐凑,泉州港福船扬帆的景象;满载丝绸瓷器、香料珍宝的商船在万顷碧涛中昼夜星驰、通达四方……
岁月长河有大气磅礴,也有蜿蜒曲折;丝绸之路见证熙熙攘攘,也曾尘封荒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可谓“当惊世界殊”!
沿线各国有着谋求经济发展、扩大交流合作的基本共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涉及众多国家和海量人口,区域内能源矿产、旅游文化、农业资源等要素禀赋齐全,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如何进一步推动贸易畅通和交往便利,考验着各国的视域与智慧。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本是国际交往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精神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人民完全可以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一带一路”实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没有追求一致的制度安排,有的是共商共建共享;没有强制性的时间表、路线图,有的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灵活、弹性的合作模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历史宏卷已然铺开,精诚携手丝路同行,且看如椽巨笔谱续华章……
习主席的“丝路新语”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加强“五通”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第二,加强道路联通。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加强货币流通。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弘扬丝路精神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我们应该一道努力,倡导文明宽容,防止极端势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我们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13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务实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是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二是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三是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四是成立能源俱乐部。五是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
2013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方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4年4月1日比利时·布鲁日 欧洲学院演讲
当前,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要积极探讨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让亚欧两大洲人员、企业、资金、技术活起来、火起来,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2014年5月15日中国·北京 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将继续全面对外开放,推进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各国在发展机遇上的共创共享。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大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在学习互鉴中,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2014年5月21日中国·上海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
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6月5日中国·北京 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依托并增进中阿传统友谊。
“一带一路”彰显开放与包容
钟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02日 05 版)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热议和支持。世界关注“一带一路”,不仅为了探寻发展机遇,同样是为了从中读出新时期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思路。
新加坡一位资深学者在撰文评论“一带一路”时,选取了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涵纳了重要文化意蕴,以和平、开放和包容为重要精神元素的古老中华文明释放自信,彰显复兴。
从历史与文明的角度来审视“一带一路”,能够让人们看到一个经济数据以外的中国,为审视这个崛起中大国的未来走向增添一份参照。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透过张骞的“凿空”之举,历史学家看到了整个中华文明“自信精神、魄力与气象”。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
从历史到当下,丝绸之路内在气质没有变,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一以贯之。当前,在加快自身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方面,中国同丝绸之路沿途各国拥有同样的信念和梦想。为此,中国根据各国在合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共识,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将丝绸之路复兴为各国共同的圆梦之路。
中国为完善地区合作架构积极作为,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刻意打造以自身为中心的区域秩序。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则,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不会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也不会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
古丝绸之路蕴含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将在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再次焕发光彩。“一带一路”建设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各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进而实现共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幸福未来的初衷。
经济块头越来越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中国将如何处理与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被人反复追问。行胜于言,通过为共建“一带一路”付出实实在在努力,中国秉持的共同发展理念终将被更多人理解,始终追求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在复兴进程中也将收获更多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