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宫试行广场舞活动公约 定时限制音量管理

东南早报

泉州文化宫试行广场舞活动公约 定时限制音量管理

试行“活动公约”之后,工人文化宫内广场舞队伍井然有序。

一个广场上,挤着三支广场舞队伍,三支舞队同时播放不同舞曲,音乐混杂互相干扰,其中一支队伍率先提高音量,于是其他两队的音乐分贝不约而同上调,一波高过一波的舞曲,顿时让广场嘈杂无比,“静土”不再……

近日,为了规范管理广场舞,泉州市工人文化宫开始试行“活动公约”,即:广场舞限定每晚7:00-9:30活动,地点限定于文化宫休闲路、乡音广场,并由文化宫工作人员统一播放广场舞曲。

昨日,记者就此专访泉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颜昱,了解“活动公约”背后的故事。

这么挤:三支舞队一个南音社 挤满工人文化宫广场

1953年秋,泉州市工人文化宫诞生。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60年来文化宫发挥“学校与乐园”的职能,文化宫职工艺术团、南音社、书法、灯谜、集邮、健美、棋艺等十多支业余活动团队,为泉州市民带来无限欢乐。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起,文化宫南音社开始在戏台免费献演。30年光阴流转,因着文化宫南音社的坚持,百源清池畔经常乡音缭绕。

2010年前后,广场舞在泉州大地逐渐兴起,当时文化宫里跳广场舞的人数不多。随着全民健身潮的到来,广场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大江南北,泉州市区到处是广场舞大妈们的身影。2012年,文化宫已经出现三支相对稳定的广场舞队伍,随着这三支队伍的人数不断扩充,流动音响设备应运而生。

如今,夜晚的文化宫,最常见的莫过于三支广场舞队伍,还有南音社表演。其中,仅三支广场舞队总人数逾百。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