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四海根在永春 海外乡亲倾情永春教育百年史话

永春新闻网

旧校门

梅峰书院

郑安邦

吴佐熙

大合照

旧聚青楼

旧披云楼

旧郑信顺纪念堂

众侨贤助力永春一中发展

“1906年,永春侨胞郑安邦与华侨集资创办永春州中学堂于梅峰书院。此为泉州地区华侨捐办中学堂之始。”《泉州市志》以“为泉州地区华侨捐办中学堂之始”记下永春一中之创办。

百多年了,海外乡亲对这所学校的贡献可谓薪火相传、绵绵不息,他们别无所求,只为“教育兴,家乡兴”。

从梅峰书院走来

“夫书院之设,可以讲业也,而良有司之风化,莫先乎此。”时提督福建学政王杰所撰之《梅峰书院记》载,乾隆丙戌年(即1766年),时任永春知州嘉谟“议建书院,以为诸生群聚讲习之所”。然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帝)知非变法维新不足以图强,而科举之制度积弊已数百年,士人殚精力于八股试帖而不知当世之务,乃用康有为等言,欲罢科举、设学校,用欧美学制以变士风。”据民国19年版《永春县志》载,永春知州自黄运昭及陈模任内即有改书院为学堂的想法,可惜因旧学绅士反对和缺少款项而只能搁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河南人李树敏再任永春知州(1899年首任),此时恰逢乡贤郑安邦回乡,“自捐银元一千为倡,更向南洋就华侨富商募捐,中学堂遂于丙午春成立开办。”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吴佐熙出任监督(直到1910年),乡贤郑翘松(1914年-1930任该校校长)等为教职员,首届生员30余人。

郑安邦(1860~1937),字奕西,号莲舫,永春鹏翔人。授都司衔随带加三级尽先补用守备,赏换花翎覃恩晋封武显将军,加封建威将军管带丰美丰盛丰扬三轮船。“(莲舫)捐资兴学及倡输国民捐,联合华侨慨助赈务。为人乐善好施、急公尚义。”《永春鹏翔郑氏族谱》载,“莲舫为桃源巨族,少具大志,落落不事生产,慷慨任侠,有湖海风。”时人盛赞其“抱不世才”尤深谙海道,“时海禁初开,杖策起于海外万里之行,以南洋各岛为英吉利殖民之地,全球之中独英以商务雄天下,于是往游新加坡。一时星洲寓公咸相款洽。……前后在南洋垂二十年,谋益老,识益高。凡往来七星洋上之人无一不识莲舫,津津道其平日盛德。”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