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让碧海银滩再现 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福建卫视新闻]世界环境日 泉州:颁发应急规划 防控海域污染
泉州新闻网6月7日讯 “青山湾、西沙湾变美了!”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不少游客欣喜地发现,青山湾、西沙湾再现娇颜,令人流连忘返。这一切,得益于泉州首批整体海湾沙滩修复工程—青山湾、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的实施。
近年来,泉州把海洋生态保护作为生态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日益凸显:2013年,晋江市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保护区管理处荣膺“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集体”,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通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随着海洋环保工作的持续推进,泉州的“碧海银滩”重回人们的视线,为“生态宜居幸福城”写下动人注解。
去年新种红树林1542亩
洛阳桥畔,红树林郁郁葱葱,鹭鸟翩跹飞过。这里是泉州湾洛阳江出海口海域,生长着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数年前,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近海生态环境的破坏,泉州湾原生红树林面积一度下降到不足300亩。在泉州海洋与渔业、林业等部门和周边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保护和推动下,泉州湾洛阳江出海口海域现有人工种植红树林已达7500多亩,发挥着巨大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仅2013年,泉州在泉州湾就新增治理互花米草2878亩,种植红树林1542亩。
不止如此,泉州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在改善海洋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去年4月正式动工的惠屿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使泉州唯一的海岛行政村惠屿岛彻底告别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卫生状况差的模样,不仅有效修复海岛生态系统,还为海岛群众投身第三产业开辟了创收致富的新渠道;惠安大港湾人工鱼礁建成,成为水生生物栖息、繁殖、生长之所,随着海洋与渔业部门在投礁区域内投放海参、鲍鱼等苗种,泉州首个“海洋牧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很快显现。
海洋环保
纳入专项考核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大了海洋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如何加强海洋环保工作,守护“蓝蓝泉州湾”?泉州从体制机制入手,在全省设区市中首次将沿海县(市、区)、管委会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成绩计入沿海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成为深化泉州海陆一体化海洋环保联动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
在市政府印发的《2013年县(市、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中,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成绩30分,占沿海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考核成绩总分的20%。而这项针对县级政府一把手环保责任进行的专项考核,其结果既是县级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县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力,对沿海县级政府海洋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海洋环保责任的有效落实,近海水域污染综合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的持续推进,带动了泉州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泉州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64.3%;海水水质符合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的海域面积比例为80.1%;晋江入海口总氮、总磷含量与2010年基数相比,分别削减8.3%和6.4%。
(据泉州晚报 记者 谢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