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黄少萍:借力“海丝”建设 发展海洋经济

泉州晚报

【推荐阅读】

黄少萍:“一带一路”战略对泉州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契机

黄少萍为干部上党课:学习焦裕禄精神 立为民价值追求

本报记者就“6·8”世界海洋日专访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

今年6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我国首次以福建为主场举行主题为“建设海上丝路,联通五洲四海”系列活动,增强公众“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值此海洋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并就“海丝”建设与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做了介绍。

记者:泉州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黄少萍:泉州古称“刺桐”,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与之相伴随,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并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目前,分布在五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7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分布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国家。去年,泉州凭借丰富的“海丝”历史文化遗存,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今年元宵节期间,泉州成功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海洋是泉州的生命线,泉州依海而兴,靠海而盛。“海丝”战略既是国家意志,更是泉州展示“海丝”历史传承、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机遇。今天,面对更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泉州市要紧抓“海洋强国”战略机遇,统筹海陆布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泉州市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记者:作为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的开放城市,泉州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优势和现实意义在哪里?

黄少萍:海洋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资源宝库和生存发展空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泉州发展海洋经济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泉州海岸线长541公里,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168个,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5大海湾和数十个小海湾。泉州是我省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民营经济实力较强,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是我市应对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资源短缺和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是我市经济创新转型的强大“引擎”和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我市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蓝色产业带、更好支撑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泉州发展海洋经济可以说是历史趋势也是机遇所在、民心所向,近年来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什么成效?

黄少萍:近三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泉州市海洋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085亿元、增长17.8%;以环泉州湾为核心,以环湄洲湾南岸和环围头湾两翼为新增长极,以临海产业带、滨海城镇带和蓝色景观带“三位一体”为主轴的海洋开发布局逐步显现。临港工业、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和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加快发展。2013年,全市12家海洋企业获评省级海洋产业龙头企业,水产品产量超过百万吨,获批建造远洋渔船26艘,海洋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临港工业带动作用明显,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装配、修造船业等25个优势产业集群和一大批规模企业、优势企业;涉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泉州港已建成投产码头泊位8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4个,2013年货物吞吐量达1.08亿吨、居全国第19位;滨海旅游业持续发展,崇武观光、黄金海岸以及深沪湾、青山湾等10多个景区正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2013年全市投入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7亿元,晋江市获批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青山湾、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洛阳江河口海域成为我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县域海洋经济竞相发展,沿海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滨海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快速联动发展。

记者: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我市下一步发展海洋经济有什么设想?

黄少萍: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依托居住在“海丝”相关国家和地区700万泉籍乡亲的资金、市场、人脉等资源,经济迅速崛起,与“海丝”沿途国家和地区间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目前,泉州拥有1万亿元的制造业规模、2万亿元的海内外泉商资本,与东盟、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贸易总额150.2亿美元,约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1.5%。由此可见,“海丝”先行区建设对于泉州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格局中,泉州凸显作用和地位的潜力还很大。当前,要充分扩大国家级“金改区”、“民综改革”、“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和政策效应,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振兴泉州港口,畅通与东盟、中东、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接驳关口,构建“海丝”千年古港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扩大海丝多元文化交流,支持泉州远洋捕捞企业参与东盟、非洲等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贸易协作,积极申报“中国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落户泉州。与此同时,借力“海丝”先行区建设,围绕《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所确定的各项措施和目标任务,大力做好海洋经济项目策划生成和招商引资,鼓励、支持、引导涉海行业发展,构建政府服务高效、政策支撑有力、产业环境优越、社会依托完善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建立集群化、高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海洋产业体系,力争2018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00亿元,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宗禾)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