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在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随着阵阵的鞭炮声、锣鼓声,穿着节日礼服的村民们恭敬地将妈祖神像送回灵慈宫,这意味着今年村里的端午盛事——沙格龙舟赛圆满结束了。
这项民间活动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靠海为生的村民不仅纪念屈原,更是以此纪念保佑他们世代平安的妈祖及村里的英雄王忠孝。
□早报记者 陈玲红 庄丽祥 文/图
龙舟赛关乎荣誉 村民每年集资数万元
参与龙舟赛的选手全部来自村里各个小组,共6个代表队,每队24人。因为关系到“每个小组的荣誉”,因此村民的参与度极高。
龙舟赛的费用由村民自发筹集。记者在记录本上看到,大多数村民都出资200元,出资最高者多达1.8万元。据活动组织者王泉峰介绍,每年都能筹集资金数万元,主要用于活动经费、妈祖祭祀及两台戏剧演出。
2011年,村民们还集资20余万用于购置新龙舟。“以前的龙舟太旧,也太高,水手们竞赛时腰要弯得很低,太辛苦了。”王泉峰说,新购置的龙舟是塑钢型,比普通龙舟更重、更宽、更高。“重约15吨,长14米,宽约2米,之所以做这么重这么大,也是为了适应海上赛龙舟的需要。”王泉峰介绍,与内湖龙舟赛不同,海上龙舟赛还要考虑风浪因素,对舟体及水手的要求都更高。
海上竞赛难度大 与风浪搏斗抽筋呕吐
“三连冠,连胜三年了。”当鼓手王梅成的船冲线后,与他同组的村民林小玉激动得跳了起来。不过他的邻居们都累趴下了,一个个躺在沙滩上。由于使力过多,精壮的手脚都已僵硬,有人甚至出现抽筋、头晕、呕吐的症状。
“这都是正常反应,训练时这种反应更多,因为全部力气都用尽了。”体育老师出身的王梅成已经参加龙舟赛9年了,他在队伍里既是教练也是鼓手。
“受海水限制,我们要等涨潮时才能下水训练,而涨潮一般都在午间1点左右。”王梅成说,从龙舟下水后他们便接连训练8天。
由于海域受限,他们要先划出约300米,再绕着一根旗杆掉头回来,来回约600米。受风浪影响,他们的龙舟比内湖舟高且重,这虽然保证龙舟转弯时不会被风浪吹翻,但给水手们带来了不少难度。
王梅成介绍,赛龙舟讲究节奏,每个水手听鼓声,踩点划水。启程时要求船桨直插水中,拨水要深,等船速快了,便要求拨桨要快,这全凭鼓手的控制。海上鼓手还要注意风浪大小,风浪大时拨水要深且慢,这也是海上与内湖龙舟赛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