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福建省泉州市七彩艺文会馆内,诗人云集,由福建文学杂志社、泉州市文联主办的“福建诗群巡展·泉州诗群研讨会”正在进行。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福建文学杂志社社长曾章团、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戴冠青、菲律宾博览堂总编辑王勇、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中国闪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程思良、福建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郭志杰、泉州孔子学会会长洪辉煌、泉州市文联副主席肖一鸣、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蔡芳本、秘书长林轩鹤等。
泉州市各县市区作协负责人、诗歌作者代表30人,以及本期《福建文学》专辑刊发的作者等一同参加此次会议。
研讨会围绕“泉州诗群”展开,从诗群的崛起到其风格,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到其发展趋势,在场的诗人代表各抒己见,交流十分热烈。
泉州诗群创作风格多样
程思良(中国闪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涯社区·短文故乡首席版主)
泉州有一支实力雄厚的诗歌作者队伍。其中,又以晋江与惠安的诗人更为集中。
这些作者,或专攻,或客串,老中青兼有,遍布各行各业。有一批极具才情的诗人参与,是一个诗群崛起的重要前提,泉州诗群显然已具备了这个条件。
泉州的诗歌氛围浓厚。多方互动,内引外联,通力协作,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诗歌活动,促进诗人的成长与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仅《福建文学》2014年第5期上,就集中推出了蔡芳本、林轩鹤、吴谨程、叶逢平、浪行天下、吴明哲、张鞍荭、吴世泽等24位中青年诗人的36首诗,展示了泉州诗人的实力与水平。泉州各界对诗歌的重视与良好的诗歌氛围,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泉州诗群的诗人们创作风格多种多样,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创作中,虽然有的侧重于传统抒情,有的具有更多现代派的质素,有的传统与现代交融互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处,均不失自己独特的个性风貌。
泉州诗群的成绩很突出,泉州诗群的崛起已成为福建文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海上“诗”路踏歌行
郭志杰(福建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
如同福建有许多方言一样,福建也有许多诗歌群落。
相对于其他文学形态,诗歌创作是个易于形成群体的文学样式,福建的诗歌群落十分活跃,泉州诗歌群体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假如细分的话,这一群落是由惠安、晋江等区域组成的。每一区域的诗歌都各有特色,这一特色都贯穿着对传统的、外来的优秀诗歌的学习与探寻上。学习是诗人获得自身的最基本的口粮。这些生长于海边的诗人,正用自身的不懈努力,开辟出一条面向未来的文学之路,即海上“诗”路。
或许,正是大海的不断熏陶,给泉州的诗人带来不一样的胸怀,许多诗人的诗都写到海,即使没有写到海,诗中也多多少少留下海的影子、海的元素,这是很难从他们记忆中消退的印痕。
他们的创作因深深立足于这块“海上丝路”的一个起点上,而变得非同寻常。或许,这块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地,对于这群诗人来说,将是个值得不断开掘的大海。
面向大海,诗人的心灵将遏制不住更强烈的向远方推进的念头。
挺立诗歌的脊梁
林轩鹤(泉州市作协秘书长、诗歌委员会主任)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诗是文学的精华,每每读诗,每每写诗,总能使精神升华、生活充实。
惠安诗群初创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末期基本成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诗歌是一种坚韧的创造。面对惠安诗群,谢冕教授曾动情地说:“若说自然景观多半天成,这里人文景观则是坚韧的创造。”
现实与现代结合使诗路宽广。好诗能使精神升华、生活充实。惠安诗人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吸取西方文化的营养,使作品有所创新。
诗是土地与土地主人风采的折射,惠安的诗人们正是将他们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获得的人生感受,化作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又风格各异的诗篇。惠安诗人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取材于其生长的这一片土地,这些诗作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情结。
诗人们以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使诗路更加宽广。惠安诗群的每一位诗人,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因此诗歌也具有一种朴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