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大叔5年造400艘船模 欲收徒弟传授手艺(图)

东南网

路过的居民,对老林打造的小船队赞不绝口

这些船模是老林的宝贝,他对每一艘都爱护有加

东南网5月27日讯蚶江在宋元时期,被称为“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在当年,此处乃刺桐(泉州)的门户。遥想当年蚶江的海边千帆竞发的盛况,百年前的渔人们,到底乘坐的是怎样的船?

这些疑惑,在蚶江恒源小区的老林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林天恩,今年56岁,5年间他已制作400余艘古代“船模”。二十几年前,老林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造船匠,不过随着铁壳大船的兴起,他的手艺渐渐没落了,这五年来,他将古代制船工艺进行“浓缩”,开始了船模的制作。他说,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老林希望想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可向他拜师学艺,将这民间手艺传承下去。

小小海鲜店 摆满了古船船模

林天恩目前在石狮蚶江村恒源小区内卖海鲜为生。他有个从外面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店面,可走进房间里,却能发现里面摆设着20多艘古代“船模”,每一艘船模,林天恩都能说出其年代、工艺及历史背景。

林天恩与造船模结缘,是在5年前,他在不经意间,看见电视上有人在制作“船模”,让他想起了自己已荒废了多年的造船技艺,心里激动不已。他立刻按照造船的方式,按比例进行缩小,造出了一艘长108厘米、宽29厘米的清代古船,这艘船仍摆在店中,船只呈“半拱形”状,红、蓝、白三种颜色相间,桅杆高耸,挂着两块白色帆布,可以活动的船舵,船舱内有多层可拆除隔板,船的后半结构窗户、厨房以及厕所等设施齐全,工艺十分精湛。

“自己仿佛又回到当年造船的年代,现制作一个古代‘船模’约5天时间,现在差不多已建了400个船只模型,大多数都送朋友,让他们摆在房间里,寓意‘一帆风顺’。”林天恩对记者说。“我小时候生长在海边,一直都与船打交道,木船虽然渐渐被淘汰了,但自己心中还有这份情结,便做出了这些船模。”

制作“船模”过程中,从木料选材、船只设计、木工雕刻、组装成型等数个环节,都是他一个人来完成。林天恩说,制作“船模”选材非常关键,船的龙骨采用的是旧船木板,支骨则多用高密度的木材,船壳板则用一般材料,便于各种造型的塑造,“制作的工序有着严格要求,要经过打龙骨、定骨架、建边角、竖桅杆和装风帆等多个工序,最后自己填补油灰,涂上油漆等最后环节,一艘‘船模’才算真正建成”。

16岁入行造船 技艺后来荒废

在林天恩的记忆里,这辈子最好听的声音,莫过于木船工匠集体抬木头的号子声,制作船只的锯木声、打锤声,还有船只下水的鞭炮声和祝福声,这些声音都一直在耳边萦绕,挥之不去。

林天恩告诉记者,自己16岁那年,就跟着海边的乡亲们学起造船,“因为当时造船需要很多部、构件,自己是先从一个个部件开始学起”。以前在海边做条船,事先都要精确地画图,一艘60吨的大木船,10多个工人需要忙活半年以上,老林当年最擅长的当属木工制作,在石狮蚶江这一带也是小有名气。

后来,很多渔民家中都开始建造小船,基本上一艘小船的建造,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林天恩对记者说,这些小船基本和大船的构造相同,且这些部、构件一样都不会少。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木船的使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沿海地区,铁壳大船开始兴起,他们这些以造船为生的工匠们,也只能慢慢远离这个行当。

手艺后继无人 老林想收个徒弟

前阵子,林天恩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颁布的工艺美术师证;在他家的墙上,他已将多种古代的“船模”图纸,进行绘画整理,将这些图纸全部挂在墙上,以便未来得以传承。

林天恩告诉记者,自己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对造船的兴趣都不大。眼看着自己的这门手艺就要失传了,所以,他希望对造古代“船模”感兴趣的年轻人,可以向他拜师,他会将自己掌握的技巧、本事和绝活全部教于他,要将这古代造船工艺传承下去。

您对这造古代“船模”手艺感兴趣么?如果感兴趣,可以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告诉我们,让记者给您牵根线,继续传承这门造船的手艺。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华健 田米 文/图)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