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铺设孝友第屋顶上的瓦片。
当铺破旧不堪。
工人正在加工修缮所需的木料。
南安商报5月21日讯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管理中心获悉,蔡氏古民居孝友第和当铺正在进行修缮,预计明年初完工。一旦完工,标志着蔡氏古民居一期修缮工程全面结束。
市文物管理中心主任杨小川表示,2011年动工以来,已有8栋单体建筑完成修缮,一期修缮工程预计花费1000多万元。
孝友第只剩基本框架
孝友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建筑面积1216平方米,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大门匾书“孝友传芳”,是蔡浅第7、第9、第13个儿子共居之所。
据说有一年,蔡浅从菲律宾回来,巡视大厝建造情况时,看到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皮球而吵了起来,两个儿媳妇不问情况相互指责对方的孩子。目睹这一幕,蔡浅深感忧虑:纵有金银万两,儿孙不和睦,家运定衰败。于是,蔡浅作诗警示后世子孙。蔡氏古民居管理人员小陈告诉记者,在孝友第北门堵嵌阴刻着这首诗:“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昨日,记者在孝友第看到,偌大的一座建筑,如今只剩下基本框架。
据小陈介绍,在土改时期,孝友第曾被征用作为粮仓。主体建筑内部格局几乎被拆光,现在有的地方杂草丛生,建筑内的一些雕花腐朽脱落,但一些彩绘依稀可见当时模样。此外,第一进和第二进天井两侧的屋面全被毁,挑檐受屋面瓦的重量所压,其上下檐檐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沉。大厝南侧护厝目前只剩下残垣断壁,北侧护厝曾改作工厂,柱子后期全被改为石柱。
“一期10栋要修缮的单体建筑中,孝友第面积最大,同时损毁也最严重。”小陈说。
修缮本着“修旧如旧”原则
在孝友第外的石埕上,几名来自泉州古建筑公司的师傅正在赶工,有的刨木、有的雕花、有的量线。
工头黄师傅说,闽南古建筑基本是木质结构,修缮前必须对木构件进行白蚁整治,以防木件糟朽。
“修缮古建筑,都是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黄师傅告诉记者,比如木雕,能保护的就刷桐油保护,有缺失的就拼接上去,如果腐朽严重,就按照原来的样式,重新雕刻一块。
“孝友第的屋面、墙体、地面、木雕、彩绘、周边环境都需要修缮,而每一项工序都非常繁杂。”黄师傅说,像屋顶翻修,揭顶前要严格进行现状记录、拍照、补测尺寸、统计瓦件数量,并分类码放。还要根据记录的资料,按照原样式、尺寸、规格订烧简瓦、底瓦等。
“我是做大木的,从一根树木变成一根柱子或房梁,要经过10多道工序。”黄师傅说,整个孝友第有90多根大木,因整体损毁严重,需要替换的就有近50根。“修缮大木最难的部分就是契合上去的时候。一些旧的原件,将新的大木契合上去,契合度要达到95%以上,整个建筑才能稳固。”
当铺修缮处于清理杂物阶段
此外,同样正在修缮的当铺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间,建筑面积668平方米,于上世纪60年代倒塌。
据杨小川介绍,目前南安仅存两座当铺古遗址,一座在金淘,另一座就是这里。
从现存遗址来看,当铺布局比较特殊。正屋厅堂和主房坐南朝北,第一进为一列北向平房,只有窗没有门。天井两侧设有一般居民所有的厢房,直接与两侧护厝相连,构成一个四正方围,仅留两个边门出入。据说,做此布局,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可见建筑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当铺屋面残毁过半,西侧护厝已全无,天井两侧廊道及其门厅屋顶也全无,墙体剥落严重,屋内柱子部分糟朽。
据了解,目前当铺修缮工作处于清理杂物阶段。“有些工序会与孝友第交叉进行,但以孝友第修缮为先。”黄师傅说,当铺修缮方案与孝友第基本相同,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他们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赶工期。
(记者 苏明明 陈明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