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去年消费6万多头牛 全市宰杀点均无正规手续

东南网

私宰点藏身防洪堤下的店面

执法人员到现场时,私宰点的工人正在切割牛肉

核心提示

南安美林一宰牛点,宰杀病死牛,还给牛肉注水。”一读者日前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反映。5月14日凌晨,经海都记者暗访,南安市农海局、经贸局、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这一宰牛点。执法部门查实,这一宰牛点未经定点,没有合法正规手续,其宰杀的牛肉也未经检验检疫。

根据《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2003年修订版)》规定,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屠宰牲畜(含猪、牛、羊)。

连日来,海都记者调查发现,泉州牛肉市场需求旺盛,仅去年经检验检疫宰杀的牛达6万多头。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肉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有关部门坦言,泉州全市所有宰牛场全无正规手续,尚无一家经挂牌定点。

“牛肉安全,应从源头开始管理和把控。”面对监管上的尴尬窘境,有关部门呼吁,泉州应尽快设立定点宰牛场。

【事件】

未检疫私宰牛肉 销往周边菜市场

在南安市区美林大桥北侧的江滨路,记者找到了读者反映的私宰点。五间店面打通,从凌晨2点到5点开始宰牛。举报者称,宰牛点存在已有四五年,每晚宰三四头牛。

12日下午和13日凌晨,海都记者前往暗访,见宰牛点门口丢有注射管,里面的卫生状况脏乱不堪。记者暗访发现,这些牛肉被运到500多米外的美林菜市场销售。

14日凌晨1点多,南安市农海局、经贸局、公安等部门联合对该宰牛点突击检查。记者随执法人员进入私宰点,有人正在宰杀一头牛,隔壁还关着10头牛,其中有2头牛趴在地上病恹恹的。宰牛点的老板黄先生解释,这两头牛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劳累或受伤。

黄先生称,宰牛点经营只有1年多,每晚仅杀1头牛,生牛是从南安官桥一牛贩子手中买来的,宰杀后牛肉拉到美林、溪美等农贸市场。他承认,被屠宰的牛未经检验检疫,宰牛点也未办理相关手续。

据介绍,该私宰点已被取缔,因未检疫或将被罚8000元;而未经定点擅自屠宰牲畜,除没收非法屠宰的牲畜产品和违法所得外,还可处违法经营额三倍以下的罚款。

【调查】

牛肉需求量逐年攀升 生牛80%以上靠外调

南安官桥泗溪村的林时电,养牛22年,已成“养牛专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福建省草食动物协会副理事长。

林时电称,早期泉州生牛多为耕牛,上世纪70年代始现奶牛,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国始现肉牛概念。1992年,福建省走在全国前例,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推广肉牛养殖。当年,林时电拿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租下10亩农场地,开始养殖50多头本地杂交牛,成为泉州最早一批养殖肉牛的个体户。

当时,省里还派专家进行养殖技术辅导。次年,肉牛进栏量一下子激增至200头,他的养牛场成为基点,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领导前来参观。南安官桥被列为国家级养牛基地,南安也被农业部评为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

此后,他的养牛场以每年一倍的增幅不断扩大规模。在此背景下,泉州各个县、市、乡镇,养牛群体迅速壮大,仅1994年,泉州养牛户多达30多家,且多为百头规模的牛户。

林时电说,因市场需求量大,本地杂交牛供不应求,2000年后,泉州生牛开始大量外调。生牛的毛重价格也水涨船高,从1992年的2.2元/斤逐年发展到现在的14元/斤。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局和泉州市食安办得知,目前泉州的生牛80%以上靠外调。林时电说,外调的牛来源有河南、山东、江西、内蒙古及东北三省等地,还有一大部分是走云南这一线,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收购。

去年消耗6万多头牛 宰杀点均无正规手续

牛肉需求量在攀升的同时,牛肉价格也在攀升。南安市畜牧兽医站陈站长说,据统计,牛肉价格已连续14年呈升值状态,从最早每斤10多元到如今的每斤35元。

虽然牛肉价一直在涨,但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林时电说,20年前,福建省人年均牛肉消费量仅0.6斤,如今已达到6斤。

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泉州市生牛期末存栏129974头,其中出栏被宰杀的有60420头。这一数字,因其有经检验检疫而被统计,泉州去年消耗的牛实际将超过这一数字。

那么,如此庞大的牛都在哪里宰杀?记者走访泉州市农业局、泉州市食安办等部门,皆被明确告知泉州目前尚无一家有手续经挂牌的定点宰牛场,目前只有生猪定点屠宰场。

采访中,记者得知泉州市较大的宰牛点主要分布在晋江、南安两地,但根据相关文件,这些较大的宰牛点也不是正规的。

据介绍,晋江青阳的洪宅垵宰牛点是泉州市最大的,由当地屠宰人员自发组织而成,因受政府征地拆迁,如今搬迁到晋江内坑潘厝,日宰杀牛量100头以上。南安市区及官桥、洪濑此前也有3个较大规模的宰牛点,但因环评原因只剩下官桥一家,后来官桥这家也并入到内坑潘厝。全市其余的宰牛点每天仅宰杀1至2头,规模不大,分布在各县市的乡镇里。

宰牛点分布广散户多 牛肉安全监管遇尴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牛肉上市的正规流程:买家要持相关部门批准的准调证,到卖家比如河南调进一批生牛,在购买时,卖家要提供当地有关部门出具的产地检疫证;买家购买回泉州后,在宰牛前生牛要经泉州农业部门、经贸部门的检疫和检验,检疫是否有疫情等,检验肉的品质有没坏掉、注水等,只有检验检疫合格并盖章后,才能流入市场。

在泉州,因没有定点屠宰场,在源头管理上,监管出现困难窘境。采访中,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坦言,按规定,宰牛点的人员,要主动向部门申报检测,部门也要对辖区的宰牛点进行摸底,介入检验检疫。但现实情况是,宰牛点分布广、散户多,简易搭盖牛棚就可以作业,打一枪换一炮,在利益的驱动下,有的不愿申报,有的则有意“躲猫猫”,屠宰时间在后半夜,部门工作人员不可能天天24小时检查。牛肉一旦流入市场,要靠流通环节上的职能部门来查处,也无法“一查到底”。

【出路】

尽快设立定点宰牛场

为买到放心牛肉,泉州市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在购买牛肉时,可向商家索证索票,“证,即检验检疫证;票,即检验检疫的发票,有证有票,说明牛肉质量是比较有保证的”。

采访中,有关部门负责人呼吁,泉州应尽快设立定点的宰牛场,以便于源头管理和把控。

《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2003年修订版)》中关于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指出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置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制定。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申请,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三十日内,组织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和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审查、确定,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