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岵山镇古厝群。
图②:制作永春特产榜舍龟。
图③:岵山镇古民居。
图④:村民与游客观看木偶表演。
图⑤:岵山镇村貌。
图⑥:岵山镇古厝群。
永春,永远的春天。它是泉州的“后花园”,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古厝、古树与稻田相互交错,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千年古镇田园山水画卷
周末,阳光晴好。福建泉州市民林先生与家人起了个大早,“今天全家准备去我们泉州的‘后花园’走走。”
林先生口中的“后花园”,正是泉州市永春县。永春位于泉州市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麓,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如今的永春,仍然保留着自古以来闽南民居背山面水与私田的格局,全县有四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古厝、古树与稻田相互交错,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千年古镇田园山水画卷,也成为都市人寻找“乡愁”的最佳选择。
塘溪古街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自泉州一路向北,进入永春后第一个映入林先生眼帘的,便是岵山镇塘溪古街。“在闽南地区,具有如此规模并保持完好的古街已是极少了。”扑面而来的古色古香让林先生一家惊叹,“时光在这里似乎停止了。”
作为岵山镇的主干道,塘溪古街全长2.5公里,始建于1930年,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也是镇域内保留较为完整的一条骑楼式古街。
行走在塘溪古街上,历史的韵味弥漫其中。在步行肩挑的年代,永春通境外之古道必从塘溪街经过,由此入南安至泉州府,古街曾是当时永春通外地、下南洋的必经要道,古街两侧店面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商业作坊,如武器店、乐器店、纺织厂、食杂店等,这些老作坊都是岵山商贸发展的印记。
古街按照闽南特色街道布局而建,而随着民国时期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古街中西合璧的感觉也相当明显。沿街两边,建筑上厚重的红砖与灵巧的飞檐,体现着闽南传统古厝的风韵。一层西洋古典罗马柱式廊柱与二层阳台雕饰精美的栅栏,则采用西式的建筑风格,雕饰精美、样式独到,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写照。
如今,这些沿街的建筑第一层基本上用作店面和生活空间,第二层则为卧室。在这依旧生意兴隆的古街上,居民除了少部分外出经商工作,大部分仍在此居住,继续着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这里还有最道地的榜舍龟。”塘溪古街上,林先生又有了新发现。他说的榜舍龟,是一道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的特色甜点,因形状似龟而得名。而在永春,榜舍龟做得最好的,还是陈跃皇。“榜舍龟最早始于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闽南一带及东南亚华侨中一直享有盛誉。”这位四代作饼的专家,聊起榜舍龟的历史信手拈来。“嫩滑温润,香甜可口!”品尝后,林先生同样折服于这道延绵两百年的美味。
福兴堂
红砖、赤瓦、白石基,述说乡愁与回忆
如果说塘溪古街像是一条让人忘记时间的璀璨银河,那么由这条古街串联起的村落与古厝则是散落在银河中的一颗颗耀眼星辰。
永春传统民居的保存量,在整个闽南地区也绝无仅有。仅岵山镇就拥有从明代到近代的闽南传统民居350多座,保存完好的80多座。建于1312年的祥奏小宗,建于1496年的敦庸堂,建于1512年的聚美堂,建于1632年的唯德堂……这些拥有美好名称的古厝,本身就是乡愁最好的述说者。
红砖、赤瓦、白石基,这些典型的闽南传统风格的建筑堪称建筑技艺的活化石;石垒土夯、竹壁芦墙、朱砖灰瓦、飞檐翘角,细细品味,风格类似中却又各有特色……一座座看,一间间品,每一座古厝都让人流连忘返,而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则是福兴堂。
“福兴堂由著名爱国商人李武宗所建,当地人俗称其为李家大院。”未曾欣赏,林先生就早已知晓福兴堂的名气,身临其中,更是为这座精妙绝伦的建筑沉迷。
这座始建于1942年的建筑,总占地面积5380平方米,建筑主体面积1570平方米。建筑整体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厝组成,二进悬山顶抬梁穿斗木结构,是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作。
“李武宗当年从挑货郎开始学习经商,是一名白手起家的传奇商人。事业做大后,李武宗不忘乡土,1940年在家乡创办启新小学,免费收纳穷人的孩子入学。抗日期间,他还在财力、物力上频频支持抗战。”大院内,李家后人依旧在此居住,有关福兴堂的点滴,也从他们口中娓娓道来。
跨进大院大门,花色明艳的瓷砖就是当年专门从海外运回铺设的;建筑内的书法作品不仅包含了隶书、正楷、行楷等多种字体,对联内容更是令人叫绝;装饰雕刻种类繁多,有木雕、石雕、泥雕、砖雕、剪拈等形式,更是包含圆雕、浮雕、线刻等丰富多样的雕刻技法,每一幅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正厅青铜纹样融合丘比特雕刻的罗马柱,正厅两侧八仙过海透雕、闽南饮茶四乐浮雕,展现从自行车到小轿车时代变化的木雕,穆桂英挂帅、三国故事等反映中国历史典故的镂空窗棂……丰富的雕刻题材中,展现的不仅是精湛的工艺,更是不同文化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碰撞和融合。
“福兴堂是当年60多位能工巧匠用6年的心血建成的,院里的石雕据说是出自参与建造南京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李家后人说,这些精湛的建筑技艺现今已难以复制甚至失传,所以福兴堂又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