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对23万个井盖进行定位,是否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管理?记者进行了体验。
昨日11时,记者在温秀街发现一个井盖破损,拨打数字城管热线12319。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将派采集员到现场核实。等了不到10分钟,记者看到采集员小许来到现场。他打开手机里的“城管通”软件,用地图定位位置,并描述相关问题,之后对现场进行拍照上传,信息立即传到了指挥中心平台。
原来,市民拨打热线12319反映问题,接到问题举报后,工作人员会立刻将信息反馈给网格里的采集员。采集员亲自巡查,判断情况,并将问题描述及现场照片回传中心。中心再判断立案,并将问题派遣到相关部门,督促整改。而小许就是泉秀街道网格的一名采集员。
不足
监督到执行有待完善
“二期工程很快也将运行,按一平方公里划作一个工作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一个采集员。”吴先生介绍,每天市区有118名采集员采用上班制,在各自的责任网格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通过中心反映给责任单位整改。
部分井盖身份难辨
看起来,有了采集员的巡查,可以很好地排除隐患。但市城管办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市城管办监督指挥中心的技术员小李向记者演示了办理经过。5月1日上午10时,采集员将问题上报到中心,5分钟后,得到值班长审核,并将问题反馈到市排水管理中心。5月4日上午8时42分,市排水管理中心表示该井盖不属其管辖,申请回退。工作人员经同意回退,于10时05分再将问题批转到市市政工程管理处。10时12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答复将及时整改。10时26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回复问题已处理完毕。5月5日,监督中心核实通过。“往往因为问题井盖的责任单位不明确等原因,一些问题井盖从发现到执行需要很长的时间。”小李表示,仍然有些井盖没有身份标识,也有些窨井盖用的是其他单位的标识,这都给分辨造成了不便。
采集员难面面俱到
吴先生也表示,采集员每天要采集的不仅仅是井盖,还有电力设施、立杆、岗亭、雕塑等几十种部件,还要面对乱焚烧垃圾等事件,采集员能力有限,很多背街小巷的问题不一定能及时发现。他希望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积极通过12319热线举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