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99%乡镇成省级生态乡镇

泉州晚报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99%乡镇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

记者日前从市农办获悉,经过近2年美丽乡村建设,我市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建成10个省级生态县,南安、德化、永春3个国家生态县(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洛江、安溪国家生态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建成132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分别占乡镇、村总数的99%和80.5%。

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  扶持示范段建设等16个领域

去年,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重点投入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段建设、农村卫生保洁奖补、建立涉农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扶持林下经济、成片花卉美化彩化、造福工程建设等16个领域。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美丽乡村建设尽量保存农村自然风貌。在此基础上,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编制和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整治规划和近期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三个梯次规划,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韵味逐步显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效仿城市创卫办法 全市农村聘用保洁员1.44万人

公共卫生清洁保洁是美丽乡村的基础工程。我市要求各县(市、区)必须按农村人口年人均30元安排财政预算,并按农村人口的1—2%。配备保洁员。去年,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经费2.53亿元,全市农村已聘用保洁人员1.44万人。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卫生考评机制。市美丽乡村环境卫生考评覆盖中心城区外的152个乡镇(街道),每月抽评310多个村和60多段道路,并组织观察团重点巡查和督促薄弱、后进的村进行整改,开展县级财政环境卫生保洁经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逐步形成农村长效卫生保洁机制。

破解农村“金融贫血” 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

在制度创新方面,农村金融和土地流转成为亮点。去年,我市出台《泉州市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市、县两级财政共拿出2400万元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缺乏抵(质)押物的一般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单户贷款额度在30万元—100万元的授信贷款,贷款期限1年—3年。同时,各地出台农村土地配套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民股份制合作社,有序推进宅基地和其他村庄用地复垦。如永春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土地流转合作社和“股田制”合作社。

□本报记者 郑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