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伯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和传承闽南民谣
核心提示
琴棋书画,每个人生活中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南安东田镇盖凤村村民黄经济,一生则唯独喜爱自创闽南民谣。如今刚过花甲之年的他,已累计创作百余首闽南民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也颇具生活气息和正能量。其中一些民谣,还被收录到《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南安县分卷》(注:现为南安市)里面,并录制成音像资料。历经坎坷的他说,这项爱好不仅让他生活更加乐观,还让唱民谣的人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记者 许文龙 文/图
童年记忆力好 民谣一听就记牢
采访黄经济,是在南安溪美的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他是那里的一名保安。虽然才刚过60岁,但他头发都已花白,脸上是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不过他精神饱满,身材健壮。聊起闽南民谣,他难掩内心的激动。“在我小的时候,闽南民谣很流行。”他笑着说,许多闽南民谣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领悟和总结。
当时,记忆力很好的他默默地将这些民谣记在了脑子里。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慢慢地喜欢上闽南民谣。后来,即使他当了林场伐木工人,施工队或学校的厨师,抑或是如今从事保安,他都在不停地整理、创作、说唱闽南民谣,并与身边的人分享作品。
以母亲为原型 歌颂卖菜姑娘
那么,这些民谣他是怎么创作出来呢?
黄经济说,部分民谣是他听老一辈人讲过,然后自己再加以整理、补充创作而成的,另外一部分则是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取灵感创作出来的。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了一本1991年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南安县分卷》。书页早已泛黄破旧,里面收录了几百首闽南民谣,其中有十余首是黄经济独立创作而成,一些民谣还留有音响资料。
“卖菜姑娘好人才,也无打粉画目眉;赤脚走路好体态,透早担菜市场来;姑娘卖菜礼貌好,随来嘴口直直欧……”这是黄经济早期创作的民谣《卖菜姑娘》。他说,当时母亲在生产队负责种菜,再分给别人。后来,他就以此为原型,用闽南民谣的形式,创作出一个礼貌、善良的卖菜姑娘形象。
一生经历坎坷 民谣给予力量
“这些闽南民谣,除了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还可以唱。”黄经济现场为记者展示了他的唱功:家中贫寒大坐卦,出外做工无快活;放落爸母走出外,甘愿做牛受拖磨……这首《流动工歌》是他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创作出的一首民谣,反映了游子艰苦奋斗的生活以及思念家中父母的心情。
他说,自己的人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他三岁丧父,母亲一人支撑一家五六口人。后来,刚结婚没多久,发妻又不幸去世,他靠着到处打工挣钱,将三个孩子拉扯大。早年他经常创作,通过说唱民谣来排遣生活的苦闷,干农活时唱,砍柴烧炭时唱,洗衣服做饭时也唱,身边的朋友甚至一度认为他是因为妻子去世悲痛过度发疯了。“正是因为从民谣中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才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否则也撑不到现在。”他说。
几十年来,他整理、补充、自创的闽南民谣已有百余首,现在也仍然在不断地创作。一些当地人知道他的名气,还会让他去晚会上演唱民谣。去年,他就曾接受当地一所中学的邀请,为学生们演唱了闽南民谣《劝善歌》。“闽南民谣其实是一种艺术瑰宝,是劳动人民感悟生活的结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爱闽南民谣,共同来传承这项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