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禧潜心创作地方史志,一写就是20余年
核心提示
近日,德化县知名文史专家周宗禧老人编著的《德化民间故事》和读者见面。今年84岁高龄的周宗禧1993年退休后,21年来笔耕不辍。他编著60多部作品,达千万字,其中《德化县志》(1992年版)荣获全国首届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德化县陶瓷志》获福建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自学成才
醉心地方志
周宗禧曾用名周崇禧,笔名周鸿、江鸟。他出生于德化赤水镇铭爱村,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古诗文,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1984年,周宗禧到德化县志办工作,专门负责地方志的编撰工作。为了编好《德化县志》,他一边撰写一边坚持看书,重新为自己打文史功底。他认真研读了《史记》,并向别人借来大专语文教材,三年间就自学了一遍。这期间,他还到福师大图书馆查找资料,一待就是十多天;为了一个细节,他更是亲自到永春坑仔口查证。
几十年来,他负责编著了60多部作品,已达千万字,其中地方史志就有《德化县志》、《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德化分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德化分卷》等。
跑遍德化 搜集新素材
1993年,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周宗禧退休了。不过,他没有停下来享受晚年生活,而是琢磨着如何让退休生活更精彩。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写论文、写诗、采风、参加学术活动。“我退休后比退休前还忙碌,经常在外面跑,不着家。老伴有时会说都退休了,不要这么折腾了。”周宗禧回忆,自1995年开始,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德化革命史的研究和编著上了。
多年来,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他几乎跑遍了德化的山山水水。几年前,为了编《德化民间故事》这部“传奇”,他到美湖乡一个村落里找讲故事的高手许金春。而那天,正好下着大雨,他到达时许金春夫妇正在土坯房的墙根下挖沟排水。由于墙体松动倒塌,夫妇俩瞬间被掩埋,幸亏他和邻居及时相救。
“人要有信仰,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也要做好。”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努力下,《瓷都烽火》《德化县革命老区今昔》《戴云风雨》等革命题材的作品出版了。
老有所乐 创作古诗词
周宗禧的家里,摆设非常简单,不多的几样老式木质家具泛着古朴的味道。引人注意的是他的书房里,两大排书架上满满都是书,桌上还有他的诗稿和未完成的手稿。
“平时工作烦累或心情不愉快时,我就用闽南语来读唐诗,这样不仅有种特别的韵味,也能让我的心境平和愉悦。”现任瓷都诗社社长的周宗禧说,上次泉州诗词协会的同仁来德化美丽乡村采风,他和大家一起外出采风,还写了很多古诗。原来,除了编撰各种著作外,每次外出活动采风回来,他都会给自己布置作业—写诗,并坚持读书做笔记,温故而知新。
如今,经他编撰的有关诗词作品和教材已有十几本,如《瓷都诗词》就有七辑,还有《戴云吟草》《古典诗词教材》《戴云诗词选》等。“今年我打算出一本诗集,诗稿已经齐了。”越老越有干劲的他,兴奋地说道。
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李宏图 许小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