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让电影回归纯与真

人民网

原标题:让电影回归纯与真(云中漫笔)

电影人也要有“工匠精神”。 新华社发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票房过亿元的影片达到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仔细梳理票房榜单可以发现,那些依靠热门IP(知识产权)和流量明星的电影票房大不如前,而更多精耕细作和彰显工匠精神的电影作品则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前几年,IP电影占据银幕。这些电影的制作方式大都是一个“套路”:找一个已经积累了大量粉丝的IP,再配上几个流量明星做主演,疯狂炒作后立刻上映。这样的电影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和包装,忽略了质量。虽然电影质量不高,但由于“粉丝兜里的钱好赚”,IP电影的“吸金”能力很强。

这种情况在2017年有所转变。纵观去年的电影票房市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等延续“热门IP+流量明星” 模式的电影票房已大不如前。相反,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却屡破票房纪录。比如,新主流电影《战狼2》,剧本历经4年打磨,写了十几稿,主演吴京在特种部队体验十多个月,精雕细琢最终创造票房神话;文艺片《芳华》,冯小刚启用大批新人演员,为了还原独特的年代感,主演们提前5个月就进组体验文工团生活,几代人在电影中追忆青春;纪录片《二十二》,讲述了慰安妇的悲惨经历……这些“走心”的电影,均以较低的制作成本收获过亿票房。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是纯粹的、真实的表达。电影研究学者戴锦华曾说:“在电影中你可以找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你可以找到最高深、最玄妙的思考和最形而下的追求、娱乐和梦想。”在电影里,人们可以看到最丰富的世界,也可以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可喜的是,在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看到了这种纯与真的回归。当制作者更有工匠精神,观众消费更加理性,资本也更注重投资的质量而不是赚快钱时,整个电影市场才会日臻成熟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