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名导吕克·贝松:拍电影最重要是诚实

南方日报

曾经号称“一生只拍10部电影”的吕克·贝松(见左图)这次又食言了,《超体》已经是他的第16部电影作品。《超体》自北美上映以来,成为北美暑期档最卖座影片,目前的全球票房已突破4.12亿美元。24日,《超体》将在国内正式上映。

22日,吕克·贝松亮相电影在北京举办的首映礼,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对于为何打破“10部电影”的局限,为何又回归到科幻题材。这位强调“拍电影最重要是诚实”的法国著名大导演幽默地回应,“所以你千万别相信导演说的话。”

《超体》讲述了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一个普通女孩,被注入某种生长激素,大脑被100%开发,成为超级女英雄的故事。“大脑的能量真的是无限的,我们以为我们知道很多,但是事实上我们真的是一无所知。”吕克·贝松感慨。不过他也表示,片中“人脑只开发了10%的能力”是个伪命题,“真相是我们平常只使用了脑部15%的神经元,但我也并不知道如果100%开发大脑会发生什么。”

此外,片中绚烂多彩的视觉特效是一大亮点,但吕克·贝松强调,特效只是个工具,“当初我在拍摄《第五元素》时用了180多个特效画面,而在《超体》中我用了900多个特效。其实很多早期影片没有特效,或者特效很粗糙,但现在看来仍十分优秀。因此工具并不重要,创作理念才最重要。”

南方日报:细观你过去的影片,电影里救世主全是女性,你是女权主义者吗?

吕克·贝松: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大家经常会说男性在哪些方面很强大,女性哪些方面很脆弱。那我就想应该找到女性很强大,而男性比较脆弱的方面,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南方日报:当初最早是什么时候有当导演的想法的?

吕克·贝松:最开始我想成为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专家,但还得读九年书才行,所以好吧,我还是改行吧。13岁的时候我就写很多东西,拍很多照片,虽然我会做这些,但是没有想过我真的有这样的能力。直到有一天,有朋友邀请我去一个电影拍摄地拍一个短片,我就一见钟情,爱上电影了,完全的爱上了。回到家我跟我妈妈说,我知道我以后要做什么,我要拍电影。我妈妈说,好吧,我们考虑一下。我说,不,你们不要再考虑了,明天我就会去巴黎,我要拍电影。我妈妈说,不,明天你要上学,明天再说。结果我第二天真的拎着箱子就走了,那年我17岁,我就踏上了这个旅途,之后我妈妈因此对我非常不满意。但是两年后,我给妈妈买了栋房子。

南方日报:你曾经说,一生只拍10部电影,为什么这已经是第16部电影了?

吕克·贝松:所以你永远不要相信导演所说的话。说那句话时是我非常疲劳的时候,而且能拍10部电影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最开始前十部电影所做的是追求存在感,因为我那时父母刚刚离婚,需要创造一些事情,有存在感,但是拍了十部电影之后,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拍电影,找到了正确答案,才能够重新开始。那时候已经有存在感了,已经富有了,为什么还要拍电影,答案就是我喜欢电影,深爱电影这个事业,所以说我当时已经不是需要拍电影了,而是想要拍电影。拍电影最重要的是慷慨和诚实。

南方日报:这16部电影覆盖了很多类型,你心中最钟爱哪一类?

吕克·贝松:在最开始做电影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给我做出品、做制作,怎么办?我就自己开公司,开始做自己想要的电影。我做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最开始想为了做自己愿意做的电影,所以我拍了不同的类型。就像学不同的颜色一样,一次学一个颜色,到最后可以熟悉运用各种各样不同的颜色。

拍《第五元素》时我拍了好多好多细节,也就是说我希望打开门,尝试各种不同的类型,了解不同的事情,认识不同的人。《超体》露西这个角色非常幸运,能够跟来自埃及的、韩国的人合作,还有在台北拍摄,这样感觉非常有激情,非常有能量,这就是我为什么做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其实在15年前我就理解了这一点。我有一个好朋友是赛车队的,我问他,训练一个一级车手的方法是什么?他说最好的方法是打高尔夫球,能够锻炼你的集中度,锻炼你的耐心,锻炼你协调的能力。就像他不是每天不停地开车一样,我要尝试不同的事情,尝试不同电影的拍摄,才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丰富。

记者 刘长欣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