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长城为病人做麻醉
泉州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江长城今年35岁,在麻醉岗位上工作了11年。他说,不少人以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事实远非如此。术前,麻醉医生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所有合并症,术中精准麻醉,除保证病人无痛舒适外,还要调控病人的生命活动,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等。麻醉医生可以说是病人术中生命的守护者。
手术全程监护 曾持续20个小时
业内有句行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江医生介绍,手术期间,他要密切关注监控仪上的脉搏、血压、心电图等动态数据,针对病人身体状况及时调节麻醉剂量。尤其是心脏病病人,一丁点的刺激都会给病人的生命体征带来很大的波动,精准的判断和用药,才能把波动平稳下来。手术中,麻醉医生则不能离开半步。
麻醉医生“永远在和时间赛跑”。今年4月初,一名被钢筋插入胸部的男子被紧急送到了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当日正好是江长城值班。由于钢筋过长,男子无法平躺,这增加了麻醉的困难。他灵机一动,建议将钢筋剪短,全身垫高,胸部钢筋位置腾出空隙,为后续的麻醉和手术扫除了一个障碍。术中探查,钢筋幸未造成大血管和重要神经损伤。
“手术持续了4个小时,期间需要时刻观察,万幸手术顺利完成。”江长城说,他经历过最长时间的一台手术长达20个小时。由于一台手术的时间长短不定,他和同事经常是在两台手术之间赶紧把饭吃完。
学习最新技术 从盲探到精准化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小儿疝气是一个小手术,但需要全身麻醉。阑尾切除手术小,但接受手术的若是80岁以上的老人,麻醉管理就很复杂。如何使麻醉效果更好、手术风险更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康复更快?多年的临床经验没有让江长城止步不前。2014年,他被单位列为首批“百人培养计划”,前往上海学习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麻醉技术。半年后,他学成归来,成为第一医院首个使用该技术的麻醉医生。
“过去神经阻滞麻醉基本靠‘盲探’,全凭麻醉医生的经验。神经找不准,麻醉效果就不好,所以以往神经阻滞这种麻醉方法应用范围很小。有了超声引导,就如同给了麻醉医生第三只‘眼睛’,可以精确定位神经和穿刺针的位置,针的行走路径和药物扩散范围也能因此确定,这样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江长城说,这一可视、直观的超声图像操作技术,大大提高成功率,真正使临床麻醉操作从经验性走向精准化。
深耕麻醉领域 开展舒适化医疗
对江长城来说,做好自己不够,重要的还有做好传帮带,“整个麻醉科目前有30多个住培医生,大家轮流带。”做麻醉手术时,他会站在旁边,学生的每个操作全在他眼皮底下进行。从上海回来后,他就将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麻醉技术教给了科室里的同事,如今这项技术在团队里已经普及。
虽然工作强度大,但他却不觉得苦,医生对他而言不只是一份工作,也已成为他热爱的生活。他说,舒适化医疗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麻醉学科是开展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他希望在这一领域深耕下去,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化医疗服务带来的温暖。他希望,通过全国麻醉学科队伍的努力,能够真正减少疾病本身为患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缓解患者心里的恐惧情绪。
记者 王丽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