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前和同事讨论病例
核心提示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微霜,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国前在病因复杂的神经内科领域,孜孜不倦地探寻神经密码,为患者守护“生命禁区”,医治了无数脑中风、脑炎、抽搐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从小受到父母影响
立志从医救死扶伤
“我出生在南安一山村的家庭里,父母从小就告诉我读书的重要性。”李国前说。随着高考的恢复,19岁的李国前立志走出山村求学,在备考一个半月后,他成为首届高考大军中的一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看个感冒,村里人都要跋山涉水。村里缺医少药,赤脚医生水平有限,很多孩子和老人的病情就这样被耽误了。“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希望我能救死扶伤。”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李国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
李国前开玩笑地说:“学医之后,才知道要读的书竟然有那么多。”1982年,本科毕业后,他又被我国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慕容慎行教授选入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为期2年的专科班深造,并于1984年底进入了泉州市第一医院工作。
在李国前的努力下,1997年神经内科独立创科。不过,万事开头难,挡在李国前面前的难题就是,市民对这一学科还不了解。李国前说:“二三十年前,许多人将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误以为神经科就是精神科,有些病人甚至不敢挂神经内科专科门诊的号,有些病人就一直在门口徘徊,不敢进去。”李国前迎难而上,渐渐打开神经内科治疗领域的局面。
潜心钻研业务技术
帮助病人排忧解难
坐诊、查房、院内外会诊、学术活动、管理科室……李国前每天的工作多且繁杂。神经内科的病人中,疑难危重病人多、病种复杂、异病同症,就连磁共振等检查,也常出现异病同像的改变,对医生来说尤为棘手。李国前说:“做一名好的神经内科医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与时俱进,掌握前沿核心技术。”
有一天凌晨,某县医院紧急会诊电话叫醒了睡梦中的李国前。一位41岁男性患者因不明原因突发抽搐反复发作、深度昏迷,病情十分危急。从穿好衣服,到迎着晨露一路往县医院赶,李国前一刻不敢怠慢,手中的电话也未曾中断过,他一边赶路一边指导抢救。赶至医院时,患者仍在使用呼吸机,持续抽搐。因不能做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李国前只能靠仔细询问病情和体检。他不放过任何一点线索,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考虑患者得的是“脑炎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死亡率极高。他果断采用麻醉药物控制抽搐,配合抗“脑炎”的药物抢救处理,终于使病人逐渐转危为安,治愈出院。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变,我们要仔细分析判断,避免延误病情。”李国前说,患者陈述的每一个症状都要认真对待,遗漏某个细节,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诊断。
带领卒中救治团队
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当前,脑卒中,即“中风”,已构成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一个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救治团队。“虽然困难重重,但只有迎难而上,才能配得上身上的白大衣。”李国前说,2014年夏天,他先后和几位同事到国内著名的北京天坛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参观学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终于建立了卒中团队,并开通了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脑卒中20%为脑出血,80%为脑梗死。脑梗死病人的救治每延误一分钟,脑细胞伤亡达200万个。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为了缩短病人进入医院到开始用药的时间(简称DNT),李国前带领卒中团队率先在省内开展在急诊科行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术。溶栓效果不佳或不能溶栓的病人,卒中团队的血管介入小分队快速跟进,24小时全天候为病人取栓等介入治疗。“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卒中团队一次次与死神赛跑,救回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的病人,虽苦虽累,心里却很甘甜”。2017年,李国前所带领的卒中团队,获国家卫计委“高级卒中中心”单位的授牌,并获“全国百家优秀卒中中心”的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泉州市地域大、人口多。近年来,李国前一直奔波于泉州各地,参与各地“卒中中心”建设,带领团队专家到各地巡回讲座、现场培训指导,同时加快转诊,让各地脑卒中患者尽早接受治疗,获得新生。
记者 苏凯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