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放疗科医生蔡文杰:从医,也是一场修行

泉州晚报

蔡文杰向病人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从医道路亦是一场修行。”当记者见到泉州市第一医院放疗科副主任蔡文杰时,温文尔雅的他,手持保温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既是放疗科经验丰富的医生,又是知名医疗论坛肿瘤医学讨论版版主,双重身份的蔡文杰走着不一样的医学人生:游走网络接轨国际医学前沿,埋头病房深耕科研不知疲倦。

立身 将谋生的职业变成事业

被问及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看法时,蔡文杰说:“1998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时,仅是将医生当成一种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后来因为学长的一句赠言彻底改变了他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看法。“当医生,名利只是附产品,只有不断深耕医学技术和业务,才是从医真正目的。而名利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言语间,他充满了自信与坚定,同时也显露出对医生这份职业的敬畏和热爱。他说,目前这位学长就职于福建省一家省属医院,同样用他的赤诚之心坚守在医学的道路上。

自谦称自己是一颗“螺丝钉”的蔡文杰,2000年被安排至放疗科工作。面对各种复杂病情的病人,见证了诸多生离死别的场景,他渐渐认识到,从医就是修行的过程。同时,在他看来,放疗科医生要懂得将自己的感情收敛起来,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病人,才能给患者最好的诊疗。

多年的工作,蔡文杰给许许多多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也减少了他们的痛苦。在立身的同时,他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立德

组织千名医生编译NCCN指南

在国内知名医学论坛——丁香园,身为肿瘤医学讨论版版主的蔡文杰可是全国肿瘤医生眼里的“传奇”。在蔡文杰办公室的墙上,5块来自国际期刊、知名论坛的聘书匾额依次排列,他视如珍宝。

据蔡文杰介绍,肿瘤病症共分为53个病种,在10多年前,国内对于每一个肿瘤治疗并没有标准的诊疗流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简称NCCN)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当时,国内虽然有人组织翻译NCCN指南,但是费事费力,且更新速度极慢。蔡文杰一直在思索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2007年,网络论坛兴起,我下载了NCCN指南的英文原版后,进行转码,然后发布至论坛上,并组织征集国内的肿瘤医生参与编译、校对。”他说,当时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国内1000多名肿瘤医生的努力下,最终编译出了28本NCCN指南,该版本被命名为《NCCN指南草根汉化版》。这些翻译好的指南全部免费共享,成为诸多肿瘤医生随手可翻的工具书。

现如今,NCCN指南每年都会更新,蔡文杰则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科研上。不过,让他欣喜的是,目前国内肿瘤界在指南编译上,已衍生出四大编译平台,囊括了美国NCCN及欧洲ESMO两大指南的编译,促进了国内肿瘤治疗与世界肿瘤医学技术的接轨。

立言

带领团队深耕业务求索探知

在翻译指南时,蔡文杰发现,肿瘤指南种类虽多,但由于国外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低,在两个病种数据上,指南不仅更新慢,内容雷同甚至连错误都是一样的。他认为,中国作为食管癌高发的国家,国内医生若不能在食管癌治疗上有所作为,总是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做法,势必会处于被动的局面,也无法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因此,进入放疗科后不久,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蔡文杰与自己的团队便开展了泉州本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疗进展研究。

科研必须面对重重困难,但蔡文杰不曾畏惧。“我的人生格言就是,人生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受过的苦难,不要让后来者重蹈覆辙。如果怕失败就不要挑战。”他说,从2002年开始,团队成员跟踪随访了三四百名病例,最长一例跟踪了7年时间。他已记不清,为了一组组数据,自己和团队成员反复斟酌比对了多少个日夜。

从2009年开始,蔡文杰所带领的团队先后在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学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了5篇关于食管癌治疗的文章,且受到了业界关注。“其中一篇国外引用次数多达23次。通过研究本地病种,设计出适用于我们本地特色的治疗方案,影响更多的人,也让更多患者受益。”蔡文杰说,按照计划,他与他的团队关于食管癌的科研脚步不会停歇。

记者 苏凯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