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保科,因为个头问题,带着孩子就诊的家长不少。医生们表示,秋冬季节孩子身高增长放缓,是正常现象。如果小孩确诊患了矮小症,则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注意区分 “晚长”与矮小症
家住市区的女孩小玲(化名)今年已经快6岁,可是上大班的她身高只有94.5厘米。正常的平均应为113.5厘米,最小的也要105厘米。
起初,家长以为孩子是“晚长”,或者是运动少或者营养不够。然而,不管是让孩子增加游泳、跳高次数,还是多吃营养品,个头依然没起色。最近,去医院检查发现,小玲患了矮小症,所以才无法长高。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保科的副主任医师林卫华表示,根据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所测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原理,计算年龄平均身高和标准差、百分位数。我国2005年调查的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数据为中国儿童参照人群值。儿童矮小症是指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者低于第三百分位,以及每年生长低于5厘米者。
林卫华说,很多家长总是错误地认为人有“早长”“晚长”之分,骨龄越小越好,最终小孩总会长高,执着等待奇迹。但有些14岁左右的男孩,身高却仅为125厘米—129厘米,骨龄只有7-9岁。这类小孩矮小的原因是生长激素缺乏,即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最终也不会长个。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 “晚长”,再大点就可以长高了?林卫华表示,“晚长”是指“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此类人群即使“晚长”也不会像矮小症那么严重。对于疑似“晚长”的孩子,医生一般会看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和身体有某些疾病。若排除了一些疾病,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正常,有“晚长”家族史,就有可能是“晚长”。
身高预测有方法
矮小症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与遗传、营养、代谢、神经、内分泌等有密切的关系。家长怎么判断身高出现异常?
林卫华说,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患矮小症,家长最简单的观察方法:一条裤子可以穿两三年;如果你的孩子在班级总是坐在第一排,长得很慢,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5厘米,与同龄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时,家长就要多加留意尽快把孩子带到儿科内分泌专科检查。
根据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男孩成年身高=(父高+母高)÷2(+6.5cm);女孩成年身高=(父高+母高)÷2(-6.5cm)。
身高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社会经济状况相同的情况下,身高60%—70%取决于遗传因素,30%—40%取决于环境因素(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健康等),也就是说,身高有30%—40%的机会通过改变环境而达到追赶目的。
“预测身高的方法有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十分准确,仅仅是预测。”林卫华说,但通过这些方法的预测,可以对儿童未来身高有个大致的了解,若预测身高不理想,应及时通过改善环境因素,争取后天40%的追赶机会。
4-12岁是矮小症最佳治疗期
矮小症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要尽早带小孩去正规大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检查,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增高药品广告,贻误孩子治疗。年龄越小,骨骺生长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
林卫华介绍,生长激素是《矮身材诊治指南》建议的唯一能改善终身高的药物。人生长激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是人出生后促生长最主要的激素,含191个氨基酸,起到刺激骨骺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长骨生长,使人体长高,并具有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的作用,4-12岁是最佳治疗期。
眼下已进入秋冬季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是孩子身高增长放缓的季节,也是生长发育储备能量的最好时机。林卫华表示,经过一个冬季能量的储备,到了春季,往往是孩子身高会快速拔高的季节。
一般情况下,春季身高增加值是冬季身高增长的2-2.5倍。而要想达到这2-2.5倍的增长速度,冬季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专家建议:
注重均衡营养:每天要喝250-500毫升牛奶;吃1-2个鸡蛋;适量的各种肉类、谷类及水果蔬菜。
坚持体育锻炼:进行有效运动,注重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
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要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处于良好环境:要让孩子置身于充满阳光和关爱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