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家长注意!这病目前流行高发容易传染 怎么预防?

泉州晚报

家长们注意了,

手足口病流行高发期又来了!

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

假期出游要注意手卫生!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时下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专家提醒不论出游还是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疾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回家应先洗手,加强预防。

手足口病:南方地区每年流行两次

手足口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每年均有暴发,南方地区每年流行两次,流行高峰分别为5月和10月。感染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较多,其中6月龄-2岁儿童的疾病负担最重。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男女比例为1.6: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可造成传播。染病后,病征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大部分病人在一周内可痊愈,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如感染应及时隔离治疗

专家提醒,一般孩子出现皮疹、发烧等不适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或者其他出疹性传染病时,要遵医嘱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治疗。

治疗期间,要避免病儿再接触其他儿童。病儿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粪便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注意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病儿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家庭生活中,提倡勤洗手和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条件许可,通过减少拥挤、通风等措施,限制人与人接触。手足口病在成人中即使感染了也主要以隐性感染为主,很少有临床表现的。但大多在儿童期已经感染了。成人作为隐性感染也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可以通过成人的手传播。因此,家里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回家应先洗手,加强预防。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做好晨检、因病缺勤登记、消毒、通风,指导儿童养成洗手、少咬指甲和吸食拇指等良好卫生习惯。

如何预防?五大提醒

一、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和勤晒衣被,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适龄儿童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

泉州家长注意!这病目前流行高发容易传染 怎么预防?

二、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长要提高警惕,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手、足、口等部位是否有疱疹,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若家中有手足口病患儿,要密切留意是否高烧,皮肤是否发冷,精神是否萎靡不振,肢体是否颤抖抽搐,如发现上述症状,立即将患儿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三、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落实晨检、病例监测、生活娱乐用品清洁消毒、环境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及时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小朋友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医,出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及时处置。

四、各类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的商场、车站、儿童娱乐场等公共场所,以及幼儿早教等各类儿童培训机构,要加强环境通风、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保持公共场所环境和各类工具用品卫生清洁,预防手足口病传播。

五、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医疗卫生场所要加强通风,加大候诊、就诊及治疗等区域的消毒频次,并为就诊人员提供便利的洗手设施;着重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与救治工作,降低病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