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症,一般人脑海中都会浮现这样的镜头。
带着呼吸机的病人躺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周围全是各种仪器,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一动也不能动,连翻身都要护士协助。
而最近,在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里,越来越多的患者一边戴着呼吸机,一边下床活动。几天前22岁的小陈因重症肺炎入住ICU。由于重症肺炎引起的身体消耗极大。短时间内出现了四肢肌肉萎缩。而现在小陈已在几名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戴着呼吸机下床活动。
ICU获得性衰弱(ICU-AW)获得性衰弱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ICU的重症患者中出现没有明确原因的的衰弱,可与机械通气后数小时出现,多项研究显示,机械通气大于4-7d的患者出现ICU-AW可达33%-82%。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少和肌萎缩。对清醒配合的ICU-AW患者行肌力检查,可以发现其四肢肌力有对称性衰弱的征像。最先影响的是下肢,最后可以发展成严重的四肢瘫痪。颅神经支配的肌肉不一定受影响,但呼吸道通常会受累。患者出现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和出院后功能障碍,最终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林天来副主任医师指出随着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生存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开始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以往的ICU治疗中注重的是病因方面的治疗,忽视了患者后期的康复情况。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ICU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倡导及时对ICU患者进行评估并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能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瞻望发生率降低ICU住院时间。同时也是转变治疗方式的需要。
在这里,患者进入ICU24h后即开始评估患者能否进行康复治疗,生理功能稳定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不需要等到撤除呼吸机或转出ICU后才开始进行。通过专业的评估后,每一位患者都会尽早接受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躯体和精神面貌也明显好转。下面笔者与大家分享我院ICU开展的一些重症康复治疗项目。
胸肺部物理治疗
卧床不动会出现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咳嗽能力下降及呼吸肌肉耐力下降等问题,可采用拍背、叩击、体位引流、运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等方法进行气道廓清。呼吸训练可选择横膈膜呼吸运动法,提高膈肌肌力,增大气体交换容量,改善肺底部通气,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恢复。注意吸气时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提高气体交换。
功能体位早摆放
长时间的休息体位会使局部肢体关节受累。对于不能活动的肢体应该维持功能位,以预防和处理早期的关节活动障碍。
早期活动受益多
早期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从肢体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从被动运动到助力运动,再到抗阻运动,例如:捏训练球,脚踩瑜伽球,踩功率自行车等。坐位训练是重症患者康复的重要起点,应该尽早开始。从抬高床头30度,逐步过渡到床上坐位及床边端坐位。早期活动有利于降低ICU获得性肌无力及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问题。
当下肢肌力为3级以上且无禁忌症时,可在治疗师辅助下进行站立。床边站立无不适时可进行床边行走训练。注意站立及行走训练时应克服体位性低血压。此阶段的活动强度较大,需加强监护。
心理健康
进入重症病房的患者,对于陌生的环境、众多监护设备及较重病情的担忧,往往精神压力大,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康复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学常识教育及必要的心理疏导。
通过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实现了患者的健康梦,活下来,过得更好,更有质量,尽快重返社会,找回自信与幸福!
重症康复团队简介:我院是福建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学会挂靠单位,在康复专家戴若竹教授的帮助下,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了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重症康复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ICU医师、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及心肺康复师。作为泉州市第一医院的暖心品牌项目,自2017年初团队自成立以来,开展的早期活动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未来,我们将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发展壮大重症康复团队,更好地为危重重症患者服务。(供稿:周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