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不急?如何高效呼叫和配合120?

福建卫生报

你见过凌晨的急诊室吗?我见过。

有时候凌晨就热闹得不像半夜,更不用说过年过节时,竟比白天门诊还多人。

电视剧的影响,我们总以为急救就是风风火火的出去,抬上病人就一路小跑,急救车拉响警报一路呼啸而过……

急诊不急?熟悉又陌生的急诊出诊其实是这样的…

▲网络图

于是,现实生活中,一旦急诊出诊人员量一次血压、多问一个问题,就被质疑“慢”!“拖延”!

真正的急诊出诊究竟是什么样的?

今天是第18个“世界急救日”,福建卫生报记者“跟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带你窥探最日常的急救现场。

急诊出诊的现场:争分夺秒

9月2日,星期六,傍晚。

我们等在附一急诊抢救室出诊护士“站岗”的区域,那里有一部黑色的电话,只接不打,专为120急救患者服务。

急诊不急?熟悉又陌生的急诊出诊其实是这样的…

17:19

电话铃响了两声,主管护师叶钦明迅速接起电话,右手记录患者信息,大约20秒钟后,她麻利地撕下便签交给值班出诊护士王玲彬主管护师,同时拨打车队电话,对话内容只有2个字,“出车”。值班医生蔡川奇主治医师和搬抬工人也快速“动”了起来。

17:20

出诊“小分队”准备好急救用品,快步向外跑去。

17:22

王玲彬关上车门的同时准确地告诉司机地址,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救护车疾驰而出。

17:24

出诊“小分队”在家属的引路下,到达患者身旁。

急诊不急?熟悉又陌生的急诊出诊其实是这样的…

这次患者是位老人,出现呕血现象,出诊医生询问呕血时间、呕血量、既往病史等信息,护士同步测血压、摸脉搏……最终判断可以送院,搬抬工人与家属一同小心地将老人抱起放在担架上,送上救护车。

急诊不急?熟悉又陌生的急诊出诊其实是这样的…

17:32

患者被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18:00

食堂大叔送来了饭菜,值班医生蔡川奇让大叔把饭菜送到休息室。

20:30

休息室里的饭菜已经凉了,还没有被动过。

如何高效呼叫和配合120?

1.接通120后,简要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性别、年龄;准确描述患者所在地:街道、小区、楼号等,周边有明显标志物也尽量报告;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保持电话畅通。

2.救护车到达前,如果患者身边人手足够,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派一人到小区楼下或必经路口等待,当救护车到达时举手示意,并为救护车指路。(如果是路过人员拨打120,应尽量留在现场不要离开,以便救护人员询问相关信息。)

3.运送时,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协助转运患者,可让对患者病情最熟悉者随车。此时最重要的是保命,应该就近入院,以免延误病情。

激情总在半夜,出诊常被怨“慢”

急诊室故事多,特别是半夜,那是人最疲劳、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夜班遭遇的患者往往也更加危急。附一急诊科黄医生告诉我们:“半夜到急诊科来,你会发现和白天一样热闹,尤其是醉酒者,真是‘激情总在下半夜’。”

急诊不急?熟悉又陌生的急诊出诊其实是这样的…

“接警后白天3分钟、夜间5分钟出车抢救”是急诊出诊的原则,但在抢救室工作了16年的陈锡得副主任医师坦言,被埋怨“出诊慢”是家常便饭。

原因有多种:一是嫌到达慢。这和求救目的地不明确、交通状况差、人们避让救护车意识仍有待提高、部分跨区域急救等有关。

二是对急诊流程不理解。家属常认为急救人员到达后不紧急运送,做常规检查、和患者“聊天”是耽误时间。附一急诊科蔺佩鸿主任医师解释,出诊医生需要对疾病做一个初步评估,对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要做紧急处理后再送医院,否则会延误诊治、加重病情;同时,也可以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

急诊不急?熟悉又陌生的急诊出诊其实是这样的…

▲护士牵着患者的手,帮助患者安下心来。

急诊人的心声

要是没有对急诊工作的热爱,我不会坚持16年。对我来说,急诊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每次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抢回来,都很有成就感。而且这个科室是最能锻炼医生本事的。——在附一急诊科抢救室工作了16年的陈锡得副主任医师

希望多招聘急诊医生,分担工作,让医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抢救病人。——急诊医务工作者普遍诉求

希望遇到救护车时,能有避让的意识。出车时间我们按规定执行,可路况需要公众维护。早一分钟到达患者身边,多一分生的希望。——救护车司机的希望

与患者沟通时,我们能做到的是尽可能态度好一些。可抢救的过程往往顾及不了太多,希望健康教育的普及能带来更多的理解,至少在医生抢救患者的时候,别成为阻碍。——这是急诊出诊人员的集体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