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小记者前往实践基地“探班” 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

东南早报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12月23日上午,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前往泉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探班”,就基地劳动实践课程的设置,学生在基地劳动实践中的收获等问题,采访了正在劳动实践的学生,带队老师、教官以及基地负责人。

★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

□小记者 魏锦鸿(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六年级)

泉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相关负责人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基地自1999年建成至今,已经接待了34万多人次的学生。近年来,每年接待的学生数量都在两万人次左右。这里拥有完善的设施设备、丰富的课程资源、优质的师资力量、有力的后勤保障,并安排专项经费进行实践场馆的建设、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实践课程的研发,为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还了解到,在五天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中,既安排了整理内务、洗碗、烹调等服务性劳动,也开设了陶吧彩绘拉坯制作、户外农耕实践等生产劳动,让同学们在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出正确劳动价值观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与学校劳动教育相补充

□小记者 陈宇萱(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六年级)

这次参观中,我采访了带队来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段长张老师。在他看来,经过几天的社会实践,同学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要归功于基地科学的课程设置。“课程既有知识性的,也有操作性的,更注重体验性,让同学们能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体验就更加深刻,成长也更加真实。”张老师评价道。

“基地的课程改变了学生常规的学习方式,将课堂移到了大自然。”张老师认为,基地劳动实践课程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很难做到的。返校后,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结合学校相关劳动教育课程,让劳动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当中。

★“劳”有所得

□小记者 麦紫菲(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六年级)

在举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花田里,随处可见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正齐心协力地犁地,有的正专心致志地采摘用来萃取精油的菊花,有的正身背新型喷射桶为花卉“喷药除虫”。

在劳动现场,我们采访了在一旁指导的程教官,他向我们介绍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在劳动实践前,会先安排劳动课程的知识讲解,让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法;在动手体验环节,引导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劳动的积极性、协作性和创造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体验结束后,还会安排同学们及时进行总结交流,通过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使大家真正“劳”有所得。

★养成劳动习惯

□小记者 黄雅煊(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六年级)

在劳动基地里,我找机会采访了两位同学。陈同学表示,自己因为兴趣特长培训占了较多课余时间,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很少。在这几天的劳动实践中,她提高了个人生活技能,还掌握了不少劳动知识。返校后,她将延续在这里所养成的劳动习惯。王同学也感同身受,她在这儿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她表示,“双减”之后,她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回家后,我可以用学习到的耕种知识,帮助爸爸妈妈打理小盆栽了”。(早报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金剑 徐娟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