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带来许多新变化 教师应该怎么做出调整?

闽南日报

当前,课后延时服务更丰富了、课外培训减少了、学生的自主时间更多了……“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我市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在变化中逐渐适应。同时,本学期开学以来,教师们面对这样的变化,在优化作业布置、平衡工作与生活、增强家校配合等方面,也在努力做着各种调整。

优化作业布置:

注重减量增质

“双减”政策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这对老师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漳州三中英语老师黄茂娟说:“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课堂有限的45分钟里,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吃不下’。作为老师,肯定得通过作业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让学得快的学生巩固知识,学得慢的学生跟得上进度。现在要求减少作业,为了让有限的作业发挥最大作用,老师花的心思肯定要更多。”

那么,如何布置有效的家庭书面作业,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鹏飞建议:一是确保作业减量。要转变以往经常抄抄写写的做法,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二是提升作业质量。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进行作业设计,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与时长,确保作业内容、类型、难度及完成要求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作业设计既要体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又要体现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学以致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陈鹏飞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反思以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如:布置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是否体现课程与学习目标中的基本要求?作业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设计的批改和反馈方式能否证明预期的学生表现?时间安排和作业量是否合理等,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

平衡工作与生活:

做时间的管理师

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教师承担了主要工作,各方对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日常教学外, 再加上课后延时服务、备课、教研、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双减”后,不少媒体用多种方式记录了“教师的一天”,许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记者采访中,有教师调侃自己:“别人是‘996’,我们是‘666’,即每天6点起床,晚上6点后回家,周六还要开个会加个班。”

教育部也关注到教师的负担问题,曾给出回应:中小学生开学之后,可选择让老师弹性上下班,并且对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予以资金补助;同时可聘任退休教师参与到课后服务当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虽说教育部指出允许教师采取弹性工作时间,但现实却不一定能够实现。

采访中,一教师表示,“双减”以来,他在学校的时间确实比原来长了,在家陪家人的时间明显缩短了。作为从事20多年教育工作的老师,他也能理解,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师来加以落实,是无法避免的。“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实现弹性上下班。否则长期下去,教师的压力真的太大。”

另一位老师则告诉记者,自本学期“双减”实施以来,她感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少了,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她更加关注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比如,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她会做好时间规划。一是利用碎片时间做计划总结。在班车上,思考当日教学管理中需要处理的工作。归家路上,简单回味当日工作闪光点,充分肯定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二是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在记事本上列出1、2、3……重要的排前面,一件接着一件抓紧做完。三是集中处理事务性工作。教学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头绪繁多,尝试集中处理,既营造了专一工作的氛围,也有效减少了大脑工作频道切换浪费的时间。

许多老师表示,“双减”背景下教师新的工作时间表,给他们提出了时间管理的新命题。“教师也都是普通人,身上扮演着家庭里的各种角色,我们希望社会、家长能给老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一教师表示。

增强家校配合:

为教师组建“同盟军”

让“双减”更好地落地见效,离不开家校互动。

作为班主任,黄茂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做好家校互动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会相对优秀。“教育不单是学校或老师的事情。‘双减’后,学生的课业负担会有所减弱,在家里的时间会增多,而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需要真正担负起责任,父母能否有效陪伴、科学引领、正面管教,这与孩子以后是否能自律上进、主动学习、承担责任有很大的关系。”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形成“同盟军”,才能达到家校共育的好效果呢?黄茂娟认为,作为家长,首先要在家做好表率。孩子离开辅导班,与父母陪伴的时间增多,如果家长不能做好榜样,积极学习、认真读书,而是沉迷于刷手机,孩子有样学样,学习积极性肯定也不会高。其次,家长要对学生多关注。如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多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多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做到有问题早预防,有问题早解决。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更是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以鼓励为主,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才是关键。

此外,家委会也是家校沟通的另一重要渠道。一位家委这样对记者说:“家委是老师信任的好帮手,承担着与家长沟通的重任,通过这个渠道,会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让老师们能够在‘双减’下安心教学,让孩子们能够在‘双减’下快乐学习。”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老师已形成共识:“双减”不是减责任,相反,更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如若能通过多种方式,多给老师一些回应,也许学生出现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