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塑料瓶底的数字密码 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东南早报

12月5日下午,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和东南早报联合主办的“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洛江区实验小学,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的王志文老师受邀开讲。王老师以塑料瓶底的数字密码为切入点,极大地激发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他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小记者们观察实验结果,亲自解开谜底。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塑料瓶底数字所对应的塑料材质的名称、特性,意识到安全使用塑料制品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塑料制品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污染。课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将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环境。

今年“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活动还将继续开展,走进中小学校园,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塑料瓶里的学问

□小记者 粘品硕

(洛江区实验小学四年级)

在讲座开始前,王老师让我们大家猜一猜瓶子底部的数字是什么意思。“生产日期吗?”“不,我看是保质期吧!”同学们争先恐后猜来猜去,谁也没猜中,纷纷拭目以待。

这时候,王老师拿出几个塑料瓶子分发给大家瞧瞧。我拿到一个瓶子,只见瓶底有一个三角形的可回收标志,标志里有一个数字5。后来我才知道,这数字代表不同的塑料种类,常见的有七种,它们的耐热度、硬度各不相同。比如我们常见的矿泉水瓶属于第一种,塑料袋属于第二种,打包餐盒属于第五种,区分出不同的塑料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原来我们身边的塑料有那么多的学问,我很开心自己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今后我要合理使用塑料制品,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避免“白色污染”,让地球更干净、更美好!

(指导老师:许雅云)

★塑料瓶也有身份证

□小记者 庄嘉涵

(洛江区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日常生活中,我未曾注意到各种塑料瓶子底部的数字,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原来,我们在使用塑料瓶子时,一定要看清瓶底“三个箭头”形成的三角形内标注的数字,它就像身份证号,从1到7不等表明了塑料瓶子的材质。比如“1”代表PET制成的饮料瓶,温度高于70℃就变形,不能循环装热水,10个月后释放毒性物质可能致癌:“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制成,不耐热,高温易熔化变形等。“3”代表PVC聚氯乙烯,典型代表是一次性手套和劣质保鲜膜,易有致癌物和塑化剂污染食物的风险……

我们只有了解了塑料瓶子的材料、性能,才可以规范安全地使用它们。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好塑料瓶子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指导老师:吴婷)

★塑料污染日益严峻

□小记者 赖若瑜

(洛江区实验小学五年级)

自从塑料发明以来,塑料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塑料对地球的污染主要体现为废旧塑料包装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在自然界中停留时间长,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是水体污染,由于动物误食塑料制品后,在体内无法消化和分解,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引发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我们在正确安全地使用塑料制品时,也应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比如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瓶装水、一次性快餐盒等,做好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实现垃圾资源利用。

(指导老师:杜淑红)(早报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周静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