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铜砵村是台胞重要的祖籍地,这里有座不一样的妈祖庙——净山名院,俗称“铜砵妈祖庙”,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迄今有着442年的历史。它和各地的妈祖庙不同的是,这里奉祀的妈祖非航海保护神妈祖林默娘,而是被敕封为“柔懿夫人”的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女儿陈怀玉,当地人称为“妈祖”,闽台同尊称“玉二妈”。数百年来净山名院香火不断,见证了血浓于水的闽台神缘和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保护。
漳州多地同奉玉二妈
陈怀玉(705-720),自幼聪颖好学,熟读诗书,胸怀报国大志,有魏太祖母少年时风范,将门出虎子,巾帼不让须眉。唐开元六年(718年)秋,蛮酋蓝奉高在得知漳州刺史陈元光殉国后,认为漳州主帅及开漳军校多年迈体衰,即募员占领潮州城。在警讯传来后的选兵比武场上,少年陈怀玉脱颖而出,即随兄长陈珦、部将卢如金攻破潮州城,并对盘踞凤凰山石鼓坪村一带蛮峒进行突袭。又连夜与兄长联手再入山林,单枪匹马冲入敌阵砍杀蓝奉高、雷成、朱艾等几员敌将,并俘获余党。不幸中箭伤而殉国。《陈元光将军大事年表》载:“(陈怀玉)谋复父仇未果,年十五卒。追赠柔懿夫人,入祀威惠庙。”《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至明末,地方志载,朝廷封锡陈将军七代,泽及女儿。陈元光之次女陈怀玉,追封为柔懿慈济夫人。”漳州百姓特建造庙纪念,尊称为“夫人妈”,唯东山人尊称“妈祖”。如东山净山名院、漳浦威惠庙、长泰甘寨村皇龙宫庙、诏安岑头威惠庙、莆美镇宝树村大香樟树边的夫人妈庙、陈岱镇竹港村夫人妈庙、列屿镇山前村柔懿夫人庙、东厦镇溪塘村塘美夫人妈庙、竹塔村横山夫人妈庙等,香火日益鼎盛,前来晋谒的海内外香客越来越多。
净山名院不一样的妈祖庙
净山之南、铜海之滨。面对苏峰拱秀的净山名院,占地面积2619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坐北朝南,碧瓦飞檐,精致雅观,保留着明代院庙的建筑风格,大殿主祀“大妈”“二妈”,配祀其母恭懿夫人种氏。庙里悬挂鎏金匾额“淑女元勋”“懿德怀柔”,石刻柱联“德布颍川怀壮志,神恒寰宇玉坚贞”“柔质秉军机而称烈女,懿躬参将略以佐严亲”。在缭绕的香烟中,柔懿夫人的仪容慈祥而端庄。
净山名院曾于崇祯年间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年)毁于寇乱,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建,并增置西厢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葺时增建了东厢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驻防军分驻所。1985年在旅台乡亲的资助下重修庙宇,瑞像重现。历经多次修葺,建筑形制基本保留明清风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二十二日,郑成功率领水师挥戈东征,驱逐荷夷,其中一路水师从东山岛出征。“五都”铜山铜砵村40名青壮年驾船自愿跟随郑成功军队出征,启航前虔诚恭请净山院“妈祖”神像随船保驾护航。但途经澎湖岛时,遭遇荷兰军队炮击阻截,幸得“妈祖”显身助战,郑成功大军所向披靡,直捣台湾,四十勇士在海上艰难作战中,安全无恙,无一伤亡。
“妈祖”的出征,净山名院一时成了无神之庙。村人重塑“妈祖”金身祭祀。台湾收复后,“妈祖”重返净山名院。后经商议,一致认为两尊女神均有抗御外侮、收回国土的神功,两尊神像并列供奉,让子孙后代得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久而久之,东山人习惯尊称“大妈”“二妈”。
在民间传说中,陈怀玉以其孝、智、勇而受人尊崇。为褒扬其奋御外侮,捍守海疆的精神,人们便给她“淑女元勋”“懿德怀柔”等尊号,并尊称她为“妈祖”加以神化。为表达对玉二妈的崇敬之情,闽南民众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举办时间固定,祭祀方式雅致,供品制作精细,颇具艺术特色。崇敬的历史功臣吻合历史,开展活动内涵丰富、健康向上,具有积极意义。在东山铜砵村,每年元宵节都要举行隆重的迎玉二妈巡安民俗踩街活动,踩街队伍鼓乐彩旗仪仗,由青壮年接力抬神轿出巡,沿途有民众于门前置香案迎拜。一年一度的平安节是村里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因此特别的隆重。提篮挑担的妇女奔走于妈祖庙之间虔诚膜拜,各家各户喜气洋洋地参与各种庆贺活动。老祖宗传下来的遗风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祭祀仪式上,牲礼、果品、花碗、花盘等应有尽有,桌上菜式、摆设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是夜,庙前演戏娱神、火树银花,他们在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同时,也将人们带进一种人神同乐、普天同庆的欢乐之中。反映出农耕文明下,对劳动力的高度重视和对和谐邻里、期盼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由此形成“玉二妈信仰民俗”。妈祖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也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桥梁。
闽台玉二妈文化渊源
台湾收复后,护航跟随征台的“玉二妈”香火也在台湾扎根。铜砵村部分去台子弟定居台南山上村后,建祀“天后宫”,成为台湾首座“玉二妈庙”。在台湾同胞心目中,柔懿夫人陈怀玉具有可与航海保护神林默娘妈祖相媲美的“第二圣母”,被尊为“玉二圣母”。历经360多年,已衍发成为“台湾玉二妈信仰”,随后在高雄、台南、嘉义、台中、云林、台北、桃园、基隆等地建成了10多座分灵庙。如今的山上乡天后宫,金碧辉煌,香火鼎盛,一派当地庄庙气势。
为了实现谒本追源的愿望,台湾国际狮子会台北地区负责人陈秀卿、嘉义市天后宫董事长萧镇煌等众多台胞,经过13年的调查考证,终于在2006年确认东山净山名院是台湾所有“玉二妈庙”的香缘祖庙。并以台南“山上天后宫”为首的台湾“玉二妈庙”寻根谒祖团一行21人,首次来到铜砵村净山名院,举行了认祖祭祖祭典。
一座玉二妈庙,两岸炉丹共香。2009年2月16日,台湾26家妈祖宫庙的650名信众,首次乘船直航大陆,用7顶神轿恭奉92尊神像回“娘家”,到东山净山名院举行寻根谒祖活动,场面极为壮观。许多信徒从各地涌来,参加这一盛会,一睹玉二妈的风采。这不仅是海峡两岸的一次民俗交流活动,也再一次拉近了两岸人民的感情。一衣带水,台湾的同胞们用最古老的方式表达了对玉二妈的崇敬之情。之后,海峡两岸民间往来和宗教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增强,谒祖参访、举行民俗信仰交流活动持续不断。2011年,东山退休老教师沈舜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形式,创作了一部22卷共30万字的七言《玉二妈陈怀玉传奇》一书,在抑扬顿挫、轻柔委婉演唱中,展现了1300多年前,开漳圣王陈元光一家四代平獠肃乱的血史悲歌,体现了祖先为了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玉二妈的忠、孝、勇、智、义。“片片和韵,读之如歌”在海峡两岸引起反响。
“玉二妈”传奇对于研究闽台的地缘、人缘、神像以及两岸的民俗信仰有着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且有着闽台民俗文化的鲜明特色,呈现出两岸妈祖信仰丰富的面貌。(⊙黄辉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