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精细化管理 真正惠及居民群众

厦门晚报

将花挪到店门外的“60厘米黄线”内,让花儿享受阳光的照射;清理枯枝败叶,分类投放到厨余垃圾桶……早上,在开元街道溪岸路花鸟市场,花店从业者们忙碌着,一幅城区管理有序的和谐画卷在溪岸社区徐徐展开。

开元街道溪岸社区面对老城区市容环境的治理难点,聚焦商户、居民工作生活需求,让“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惠及居民群众,推动城区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摸索出三大法宝 落实垃圾分类

溪岸社区是厦门人最爱逛的老街区之一,然而“老”也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难点。该社区20个分类垃圾投放点位中,有八成位于无物业小区或开放的街巷中。

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溪岸社区摸索出三大法宝: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制度奖罚分明、非督导时间常态化巡查。社区为督导员队伍配齐劳保工具,每天督导员提前15分钟上岗清洁责任区,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创造良好环境。建立督导员考核制度,并将考核分数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以此激发督导员和组长的积极

溪岸社区还组织督导员在非督导时间段开展日常巡查,让薄弱时段不薄弱;推出休息替岗制,让督导员劳逸结合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破解老城区晾晒难 居民拍手叫好

日前,读者林女士特意拨打本报热线,表扬了斗西路的公共晾晒区,“既方便群众,也比较好看。”乱晾晒一直是市容管理的一个难点,在老城区尤为普遍。住在斗西路167号的居民蔡先生说:“167号、169号都没有阳台,大家没地方晾衣服,都拿到了楼下的空地。”这里电线杂乱,有的居民甚至直接把衣服挂在了电线上。

为破解居民晾晒难问题,解决市容难点,溪岸社区在这里设置了晾晒区和石墩,规范晾晒,同时又避免了乱停车,花小钱为群众办了大事。蔡先生说:“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真真切切让居民拍手叫好。”

促进商家自管自治

划定“60厘米黄线”

溪岸路店铺门口“60厘米黄线”内,花木整齐划一地摆放的场景,是溪岸社区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协商共治的生动缩影。溪岸社区推动商家成立花鸟市场商家协会,促进商家自管自治做好门前三包。同时根据业态的需求,由街道、社区牵头,组织开元城管中队和商家共同协商,划定“60厘米黄线”,以精细化治理推动城市管理提升。

200米的溪岸路有三所学校,早晚高峰期交通压力特别大。开元街道、溪岸社区联合市交警支队、开元城管中队等部门推动交通组织改善。变双向通车为单行道,通过设置非机动车道、夜间限时路内停车泊位、即停即走区域、限时15分钟通行等措施,改善非机动车通行及机动车停车条件。

溪岸路的一头连着农贸市场,外围小贩多。社区和市场管理者联手做到内部管理到位、外部加强巡查。每每市场管理人员更换、商铺更换,社区工作者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开展宣传培训,不断充实“朋友圈”的力量,稳固市容管理成效。(记者 戴懿 通讯员 陈鑫彬 彭锦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