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环球时报》记者来了一次“欧洲走马观花游”,从德国法兰克福到瑞士苏黎世、意大利罗马,最后转道英国伦敦回德国。在4天的行程中,记者着实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游客受到的优待。
曾经不受欢迎
在法兰克福机场,免税店到处贴着“我们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中文标识;在苏黎世,可以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多个商业机构门前;在罗马,在伦敦,中文服务员都是各大商店“标配”。
然而,就在六七年前,中国游客还不怎么受欧洲欢迎。德国《明镜》周刊2013年7月曾刊文称,在巴伐利亚一家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客人会收到“中国人警告”,提醒客人注意:“请不要受到中国人吧唧吧唧的咀嚼声和打嗝声影响,因为这是中国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静悄悄地吃早餐,请在8点以后来”等。此文引发很大争议,甚至网友称这是“种族主义”。不过,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游客在欧洲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旅游景区乱刻字、过马路时闯红灯、结账买单乱插队等。
慕尼黑旅游文化专家埃克哈德对记者说,中国游客形象转折发生在2013年。2013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一次会议上呼吁中国游客注意自己的举止,强调应树立“良好形象”。从此,中国游客越来越注意自己的举止,口碑变得越来越好。
融入当地文化
在欧洲各地采访中,《环球时报》记者过去经常遇到各种“暴走旅游团”。他们总是紧随举着旗子的导游,游遍整个欧洲大陆。7天游4个国家并不少见,新天鹅堡——埃菲尔铁塔——马特宏峰——罗马斗兽场。晚上,他们住便宜旅社,在房间里泡方便面……
这样的时代已经结束。记者观察到,大部分中国游客现在独自旅行或家庭旅行,团体旅游越来越少。“自助旅游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五一期间带家人在罗马旅游的陈先生对记者说,在旅游中,一家人也尽量体验当地文化,少吃中餐,多品尝当地的特色菜,像意大利面、比萨等。他们不住连锁酒店,而是住意大利的民居,学习意大利的文化,他们更喜欢去博物馆。
现在,中国游客购物清单上的奢侈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欧洲特产。即使购物也会去意大利普通人平时去的超市。由于重视中国游客,现在欧洲各大机场、商店、酒店、餐馆等场所,纷纷开通支付宝、微信支付,欧洲的手机支付文化被带动起来。
“现在中国游客越来越年轻。”法兰克福一家酒店的经理萨姆埃尔对记者说,他们对国外的文化了解很深入,会主动入乡随俗,减少了与当地人的文化差异。在他眼中,中国游客的表现是最好的,礼貌得体,较为安静。
常成社交网点赞对象
中国游客还常常成为社交网的点赞对象。前不久,中国陕西男子陈军到地跨欧亚的土耳其旅游时,不但拾金不昧,把一个装有1.5万里拉(约合人民币1,6969元)现金的钱包交还失主,更奋不顾身跳海救人,结果获外国游客大赞:“中国人very good!”
中国小游客,也让人“耳目一新”。《环球时报》记者今年春节在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偶遇国内一个“一带一路”小学生游学团。只见他们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说话轻声细语,还礼让外国人先安检,获得老外们的夸奖。
在短短几年内,中国游客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中国对欧洲来说,也已经是最重要的洲际游客来源。“中国游客已成为中国的软实力。”慕尼黑旅游文化专家埃克哈德指出,许多中国游客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形象大使,在一言一行中努力表现得更好。中国游客形象的提升,也促进中国在欧洲的正面形象。
中国游客正成为行走的“中国风景”,把中国良好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